剛立國的北魏和之前的後燕、後秦和西燕,當然都是時勢所致,但他們的當事人或多或少總是受到不少磨難。
縱觀整個北方,運氣最好的還屬前秦的驍騎將軍呂光,他幾乎毫髮無傷地獲得了割據一方的機會。
淝水之戰前夕,呂光正在深入西域的半路上,而西域各國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中原的幾大勢力,呂光率領的又都是前秦的精銳,所以很輕易便將西域平定。
與傳聞的不同,西域仍有許多國家繁華似錦,其中的龜茲國尤其物產富饒,社會安定,呂光一度想在當地定居,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剛好在西域傳揚佛法,勸他說:「這裡是兇惡死亡之地,不可久待,將軍只管回歸東方,中途自會遇到美好的地方。」
呂光於是大擺筵席,宴請全體將領,討論去留問題,大家多數思念家鄉,著急回軍。
雖覺可惜,但民意如此,不可違背,呂光戀戀不捨地用二萬頭駱駝,滿載各國的奇珍異寶,連同駿馬一萬匹,正式班師回京。
385年9月,西域遠征軍抵達宜禾,此時長安已落入西燕之手,苻堅也已身死,不知詳情的呂光還滿心希望能得巨大封賞,結果被涼州督導官梁熙拒之門外。
梁熙多年來在涼州如魚得水,十分得意,長安大劫之時,因為鮮卑人把住了河西走廊的出口,所以也沒能東下勤王,得知苻堅的死訊後,便暗中有了自立的打算。
呂光大軍回師,無意中讓梁熙的計劃遭受波折。
高昌郡長楊翰對梁熙說:「呂光最近擊破西域,兵力強盛,氣勢正旺,聽說中原大亂的消息後,心裡一定另有打算,河西面積廣達萬里,武裝部隊十萬人,足以獨自成為一個局面,如果呂光繼續東下,脫離流沙地區,力量就沒有人可以匹敵,高梧谷口是一個險要關口,應該先派大軍把守,切斷水源,這樣可使呂光大軍陷於飢餓乾渴的苦境,我們就可以坐在那裡,控制他們,如果認為高梧谷口太遠,伊吾關也可以封鎖,呂光如果通過這兩關,即令張良再世,也無可奈何了!」
梁熙沉吟許久,他雖想割據一方,可是又不好意思暴露太早,唯恐影響其忠良的名聲,然而呂光此行註定不是回長安盡臣子之道,多半是包藏禍心,所以絕不能放其東下。
幾經糾結,梁熙終於不能接受楊翰這一絕佳的策略,而只是緊閉邊界,觀望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楊翰無力扭轉,唯有嘆息而已,決心投靠呂光,以免去殺身之禍。
這時美水縣長張統也找到梁熙,問:「而今關中大亂,呂光率軍東下,企圖難以預料,將軍有什麼方法應付?」
梁熙正為此犯愁,回道:「深為憂慮,但不知道如何處理,你可有什麼絕妙的法子?」
張統說:「呂光的智慧和謀略都超過常人,而又擁有思鄉心切的戰士,乘著在西域戰勝的餘威,勢不可擋,如果執意與他爭鋒,多半難有好結果。將軍世受皇恩,一片忠心,天地可鑑,現在正是表現的大好機會,行唐公苻洛,本是皇上的堂弟,只因一時糊塗,被放逐到邊疆,但他為人英勇果敢,如今皇上已經不在,不如擁護苻洛為盟主,然後推薦忠義之士,作為統帥,則呂光即使抵達,也不敢存有二心,再利用他的精銳部隊,向東聯合毛興,再邀約王統和楊壁,集結四州部眾,掃除兇惡叛徒,保衛皇家,這可是齊桓、晉文的霸王事業!」
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梁熙既已有自立的打算,擁護苻洛為盟主這種事,他是絕不會接受的,搞不好忙和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張統的話也提醒了他,他雖不想擁護苻洛,可是難保別人沒有這個打算,於是秘密派人到西海殺死苻洛,以絕後患。
呂光最初聽到楊翰的謀略時,還真的不敢繼續前進了,輔國將軍杜進勸他:「梁熙文雅有餘,而應變能力不足,不可能執行楊翰的計策,用不著擔心,現在正應該利用他們上下還不能同心合力的時候,迅速前進。」
呂光細一尋思,即便梁熙採納了楊翰的建議,但也不過是阻止東下而已,並不會造成太大威脅,於是下令大軍火速進攻高昌。
楊翰已恭候多時了,直接獻城投降,遠征軍得以進抵玉門。
聽說高昌已經失陷,梁熙頓時慌亂起來,派人帶上正式的文書交給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