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魏延、胡車兒、文聘、甘寧等等武將的相繼戰死,讓劉協有些失去理智。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劉協下令大軍準備南下。好在收復河北時並未遭遇真正意義上的消耗戰,在撥出大批糧食用以救濟河北百姓,安撫民心之後,還剩餘下一批足夠支撐征南戰役的糧草。
天子一怒,血流漂櫓。如今的劉協早已不是過去朝不保夕的時候,他的意志就是大漢的意志,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大漢這座戰爭機器立刻開始運轉起來,兵員在集結,糧草也在不斷運往南方。
天下人本以為劉協會在收復河北以後消停一段時日,卻不想劉協再次興兵,意圖一舉完成重歸一統的目標,率領二十萬人馬趕往南方,過黃河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張遼、徐晃、龐統、法正為首,前往壽春支援張任,另一路則由劉協親自率領,直撲宛城。
朝廷大軍南下的消息很快就傳至了孫權和劉備的耳中,得知劉協終於揮軍南下,孫權與劉備在緊張的同時又暗鬆口氣,忙活了這么半天,總算是逼得劉協南下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孫權、劉備可說是代價慘重,以前想用來做為後手的布置不得不提前暴露。
孫權、劉備並沒有得失心瘋,在明知不敵朝廷的情況下主動挑釁朝廷。之所以會選擇在這時對劉協的大漢發起攻擊,也是逼不得已之下的無奈選擇。劉協收復了河北,距離完成天下一統也就一步之遙,若是任由劉協讓漢軍休整,不出三年,這天下就會完成一統。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時候與漢軍決戰,反倒比起三年後與漢軍決戰更有勝算一些。畢竟此時的漢軍連番惡戰尚未得到及時休整,人困馬乏之下可尋得的破綻也就更多一些。若是可以一舉讓漢軍元氣大傷,那孫權與劉備就能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利用這多爭取出來的幾年,孫權跟劉備說不定就能找到與朝廷「和平相處」的好辦法。但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擊敗漢軍,殺一殺漢軍的銳氣。
為了擊敗漢軍,孫權、劉備這次算是徹底的精誠合作,二人都清楚,不解決了劉協這個心腹大患,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諸葛亮、張飛、呂蒙、周泰、丁奉、凌統、李嚴這些兩家能夠拿得出手的文臣武將這回也是摩拳擦掌,要與劉協的漢軍一較高下。
為了避免再中劉協的離間計,孫劉兩家這回選擇聯軍主將的方式有些兒戲,通過抓鬮最終確定聯軍主帥是呂蒙,而謀主則是諸葛亮。餘下張飛、丁奉、凌統、李嚴等將皆要聽令而行,但凡敢有不遵將令者,立斬無赦。
共同的敵人讓孫劉兩家放下了昔日的仇怨,而這樣做的效果也是明顯的,資源的共享,讓原本並不起眼的兩家細作一下子強大了起來,形成互補,打了朝廷的細作一個措手不及,導致各地出現了情報鏈的中斷。
江陵城被破時,正是由於孫劉兩家細作的合作,才導致漢安軍的救援出現了延遲,等到漢安軍趕到的時候,江陵城已叫劉備帶人禍完畢,劉備本人也已經拍拍屁股走人,只剩下飽受蹂躪的江陵城。
漢安軍主將趙雲、司馬懿大怒,本想追上劉備為江陵報仇,卻不想劉備滑如泥鰍,一轉眼就沒了蹤影,也不知他帶著劉備軍躲到了什麼犄角旮旯,趙雲、司馬懿只能怏怏而回,一面重修江陵城一面向劉協遞上了請罪的摺子。
劉協倒是不會怪罪二人,不是為他二人開脫,而是實事求是。二人是漢安軍主將,卻不是江陵郡守以及主將,江陵城的失守,主要責任並不在他二人,而被胡車兒強行命人送走的徐庶,必須要為這次江陵城的失守負責。
徐庶如今已經人在襄陽,得到劉協的旨意以後,龐林不敢怠慢,當即命人將徐庶送往宛城,在那裡,劉協要見徐庶。
徐庶是孝子,自古忠臣多是孝烈之輩,徐庶也不例外。在甦醒過來以後便有一死謝罪的打算,好在身邊的人及時阻止,要不然劉協就只能去找閻王爺要人。而在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徐庶這些時日沒幹別的,只是讓人取來大量有關江東、荊南的資料,關在房中一步不出。哪怕是被送往宛城的這一路上,徐庶也是在馬車中渡過。
「元直,安好?」劉協見到了徐庶,絕口不提江陵之事,只是關切的詢問徐庶的近況。
「聖上,徐庶有負聖上所託,死罪啊死罪。」徐庶見到了劉協,之前的堅強在劉協的關心下頓時
第二百七十六章 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