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後,助農組織的聲譽漸漸在茂陵本地自耕農之間傳開,農民們逐漸相信了這群人和其他老爺們有所不同。
天寒地凍的,這群打著「助農」旗幟的人似乎知道他們缺少食物、衣物,瑟瑟發抖、奄奄一息,還有很多人生病。
於是他們跑前跑後送來救命的物資,又喊來縣城裡的醫生給他們看病。
很多農戶家裡的孩子還是出生以來第一次有成套的衣服鞋子可以穿,第一次有足以禦寒的被褥可以用,第一次吃到足夠濃稠的糧食粥飯。
這些人好像真的是好人,真的只是在做善事,而沒有尋求回饋——倒不如說,農民們根本就是窮的連條褲子都拿不出來,哪裡能給回饋?
全身上下,整個破屋子裡面,哪裡有值得這些大善人看重的東西?
有強盜土匪,他們幫著趕走,有缺衣少食,他們幫著尋來。
農戶們漸漸明白了,這些人是好人,是來幫助他們的,不求什麼回報,不會向他們索取什麼。
發自內心樸素的善意和感動驅使著這些苦命人在千恩萬謝之外也拿出自己僅有的東西,或者只是一塊餅,乃至於只是一碗熱水,顫顫巍巍的捧給助農行動組的人,希望他們收下這微薄的心意。
東西不多,很是簡陋。
但是情緒上、精神上的回饋,就實在是太多了。
助農行動組裡的很多人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致良知的行動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
那一雙雙包含感激之情的眼睛是他們從未注意到的。
他們從未注意到那一雙雙眼睛的主人也是和他們一樣的人,儘管衣衫襤褸,面容粗糙,可是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確實和所有貴人都一樣。
有感情。
他們原本以為目不識丁的愚夫愚婦是沒有感情的自動農具,可誰曾想,他們也有感情?
就像趙俊和張姓老農接觸的時候所感受到的那樣。
老農用雙眼看著趙俊,仿佛是要用心把趙俊的樣貌記住,記住他這一生以來第一次見到的良善的大人物。
感慨?
感激?
趙俊不好描述那種感覺,但是人和人之間最樸素的感情通過食物和衣物的傳遞而達成了聯通,讓趙俊感受到了最為純粹的情感。
怎麼說呢
天確實很冷,幹的事情也很累,很受罪,到處跑,很少能夠休息。
但是,他就是不想停下來,就是想要將東西送給更多的人,讓他們能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熬到開春種地。
一種滿足感、成就感逐漸在心底里出現,構築成了名為動力的東西,支撐著他的身體不斷向前。
他之前哪裡有過這種嘗試?
哪裡有過這種精神上的極大滿足?
哪裡有過精神上的滿足壓過了身體上的疲憊的經歷?
或許有吧。
但是很少。
而現在,每天都是。
致良知的行動帶來的最初的正向反饋充盈著趙俊的內心,趙俊對於致良知的認知也來到了一個更新的層次上。
由知識進入到行動階段,將所學付諸於行動,居然真的帶來了這種顯而易見的改變。
本會死的人,活下來了。
一條條生命,生存下來了。
農戶們得以熬過這個寒冬,可以不必凍餓而死,可以活下來。
這種正向反饋帶來的良性循環就形成了。
趙俊如此,其他堅持跟隨袁樹實踐的人也都如此,致良知這三個字在越來越多的人的心中,儼然有了不一樣的重量和意味。
而這一切的推動者,是袁樹。
袁樹對於這一切是有預料的。
他預料到這種行動會給相當一部分人帶去足夠的正向反饋以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使他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致良知的意義和力量,這必將促使這些人當中的一部分成為他最初的追隨者。
但是,這就夠了嗎?
遠遠不夠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發現茂陵縣自耕農的生計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三十二 他們也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