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眼中,飛機是可以運輸更多更多東西的裝備,可以運輸更多的物資,前往更急缺這些物資的地點。當然也可以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的運送人員,到更遙遠的地方去。最重要的一點是,或許也可以運輸更沉重的炸彈,去遠方摧毀更堅固更重要的目標!
而且經過遠距離運輸海軍人員的這一次實戰運用的驗證,大明帝國的飛機設計師們也更加篤定,他們能夠設計從更符合軍方要求,更符合實際應用的高性能飛機來。
所以比起日本同行們那種完全靠猜測和臆想的出來的結論,大明帝國的設計師們和飛機的使用者們,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裝備,也更清楚自己究竟能夠研出怎樣強大的裝備!
……
比較起空軍方面的錙銖必較來,6地上的裝備研起來,條件就要寬鬆上一些。至少設計師們不必去糾結一絲一毫的重量,也不用去太過在意裝備的重心,給整個裝備帶來的性能影響。
大明帝國玩了太多太多年的鋼鐵,也玩了太多太多年的工業,所以在如此雄厚的技術積累下,2號坦克底盤的研製和量產工作,比所有人預想之中的還要順利一些。在大明帝國在遼東開始恢復統治的11月份,大明帝國的2號坦克底盤就已經開始在小規模修修補補的情況下,開始了實驗性質的量產。
大明帝國的皇帝朱牧陛下向他手下的資本財團們借了太多太多的金幣,多到了讓資本家都無法給的起的地步。於是這些借貸很自然的開始以物資沖抵,比如說向蚩尤武器公司借貸的金幣,很大一部分,將會用火炮成品還有坦克成品充數。
同樣的,用來如此操作的,還有組成一名軍人身上的所有環節:從手套襪子到內衣內褲,從身上軍服到頭頂的鋼盔,從皮靴到腰帶,從裝彈藥的皮革盒到肩章還有領章,從刺刀到吃飯用的飯盒,從工兵鏟到宿營帳篷,從步槍到子彈……這一切國家都沒有給企業一分錢,一切都要等到大明帝國從對外戰爭之中獲取到好處,才能夠支付。
遼東的新軍一口氣被皇帝陛下擴編成了兩個集團軍,整整4o萬大軍。而這兩個集團軍的部隊,全部裝備上了讓其他大明帝**隊羨慕不已的新式武器裝備。包括已經重新設計,並且命名為31式的短管栓式步槍,以及更長一些的刺刀和更簡單的鋼盔。
新式的大明31年式鋼盔,採用的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設計,這種鋼盔內部襯有皮革製成的襯裡,懸空編織成了一個網兜的模樣,防止人的頭部直接貼在鋼鐵上,也兼有透氣防凍的功能。整個鋼盔採用了最簡單的生產工藝簡化,取消了護耳還有腦後等防護措施,減輕了鋼盔整體重量。
由於這種便於大規模擴軍採用的設計,讓31年式鋼盔在側面看上去就是一個倒扣在士兵頭上的半圓形鐵球,毫無美感可言。如果非要在今天給大明帝國的制式鋼盔找一個形象的直觀圖像,它最接近的是另一個時空之中,二戰德國傘兵用的m38式鋼盔。
這並不是巧合,而是大明帝國經過討論之後,用最廉價的方法,為自己的部隊提供最統一的武器這一思想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表現。和歐洲或者全世界都有所不同的細節是,歐洲戰爭往往在動員之後才會出現物資短缺,供應不足的問題。
可是大明帝國卻不同,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和平時期就擁有過2oo萬常備的正規軍,如果想要讓這2oo萬人更換某一種裝備,投入的金錢和精力是那些只有幾十萬人甚至是只有幾萬人部隊的國家無法想像的。
嚴格的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舉一個例子,士兵的皮帶還有靴子以及鋼盔襯裡都需要用皮革來製造,假設十名士兵身上的皮革要宰殺一頭牛來生產的話,那麼大明帝國士兵如果更換一次這些裝備,軍方就需要一次性採購和宰殺2o萬頭牛……
而同樣的,如果大明帝國的皇帝承諾一句犒賞三軍,給每一名士兵加一頓牛肉的話,2oo萬人一天就可以吃光至少1o萬頭牛——這種補給級別,可能是某些小國的參謀長做夢都幻想不到的。
直觀一些表述大明帝國現有軍事力量究竟有多麼龐大,用另一個時空中最慘烈的蘇德戰場來說明——在蘇德戰場打得最血腥的時候,德國在東線集結的總兵力,大概和現在的大明帝國常備軍總數差不多。
現在大家可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