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跟盧教授您交流交流,這些樣本數據給一份我吧,謝謝了。」
沈奇拿到數據後,在盧教授的指導下,操作射電望遠鏡捕捉銀河系ngc3115和ngc4258的射電信號。
ngc3115和ngc4258的質量分別為太陽的20億倍和3600萬倍,它們最早被哈勃望遠鏡發現,是銀河系內著名的黑洞。
天文工作者剛接觸射電望遠鏡時,都會拿這個兩個黑洞練練手。
射電信號描述了人眼無法看到的事實,合成孔徑成像所顯示的黑洞和科幻片中的黑洞截然不同。
ngc4258在地球上的成像是一團黑乎乎的烏雲,其脈澤源的軌道速度作為運動中心距離半徑的函數是已知的,包圍黑洞的圓盤有些扭曲。
「科幻片裡的黑洞都是藝術化處理,而天文學家眼中的黑洞是一堆數據。」沈奇完成操作,和盧教授告辭,帶著數據回燕大了。
有了數據,就可以編寫科普性文章。
「從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提出黑洞視界和它的熵成正比之後,黑洞熱力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於黑洞熵的起源問題還不清楚。」
「為此人們提出了各種求黑洞熵的方法,比如布里克-沃爾方法及之後改進的薄層模型,弦理論和單圈量子引力理論等。」
「對於黑洞熵的研究,必須考慮到黑洞的量子效應,即當黑洞吸收和輻射粒子時須考慮海森堡不確定原則。」
「關鍵的問題是,在黑洞這種強引力場中必須對原本的海森堡不確定原則進行修正,本文在大量觀測數據的基礎上,修正如下……」
經過計算,沈奇推導出黑洞熵的一個修正式:se=(1+2a^2lp^2β^2/l^2+8q^β^2/πl^2)s+a^2lp^2π/4lns……
最終結論是,本文中的黑洞熵修正式適用於大尺度的理論,與弦理論得到的很多結論保持一致。
相比於gup(廣義不確定關係),本文的黑洞熵修正式適用範圍更大,對於擁有單視界及非極端內視界的黑洞均有效,並可對複雜時空的黑洞熵進行修正,這為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黑洞內部運行機制帶來一些可供參考的依據。
「挺科普的,大部分讀者應該能看懂。」沈奇寫完這篇黑洞科普文章,喊楊定天來主任辦公室:「定天,你本科專業是天文學,我寫的這篇文章,你能看懂嗎?」
楊定天看了半個小時,點點頭說到:「能看懂個七七八八。」
「好的,你去忙吧。」沈奇心中有數,然後修改這篇黑洞文章。
本科是天文專業的學霸楊定天只能看懂七七八八,那不行,還是太深奧了。
沈奇簡化數學物理推導計算過程,增加文字性描述的科普內容,再給楊定天看了一遍。
這次楊定天全明白了:「所以沈教授是支持弦理論的。」
「當然支持,弦理論的大佬是我的物理導師。」
「威騰是你導師?」
「是的,所以威騰是你祖師爺。」
「這太讓我振奮了。」楊定天發現自己原來師出名門,威騰、沈奇比他之前的碩士生導師常教授牛逼了不止一條街。
沈奇將這篇黑洞熵的文章投去《科學》,沒過多久,《科學》刊登了這篇文章。
系統:「新成就!宿主在《科學》上發表物理論文一篇,基礎獎勵5萬點學霸積分,乘以該期刊if值41.346,最終獎勵2067300點學霸積分。結餘29893918點學霸積分,請宿主確認。」
可以,這很《科學》,沈奇以短平快的方式刷了篇《科學》論文,收穫兩百多萬學霸積分。
再接再厲,通過不同的數學處理方式,沈奇又完成了一篇黑洞相關的科普文章。
「黑洞吸積及噴流的形成被認為是尺度不變的,黑洞吸積的基本面關係可以由黑洞質量、射電/x射線光度組成的經驗公式來表達。」
「在南港理工大學天文觀測站的支持下,通過大量觀測數據,本文計算得到一個新的黑洞活動基本面關係表達式:dl(z)=c/h0(
412章 形勢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