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秋天的天氣,一如既往,所謂秋高氣爽,算是一個踏青的好天氣。看書否 m.kanshufou.com
然而,在不到杏山驛十里的這個地方,卻雲集了建虜和倭寇大軍,從四面出擊,堵住了沿著官道往錦州方向攻擊前進的明軍。
側面的椵木沖堡等地的倭國伏軍,也已經前出,試圖進攻明軍側翼。
但是很明顯,在側翼雖然沒有見到屍體,但是能看到地上有很多血跡,顯然是企圖沒有得逞。
此時,鰲拜所統領白甲兵並抽調各旗精銳,大約兩千餘人,就替代了側翼的倭軍,一個個都是表情嚴肅地整裝待發。
這些建虜精銳,皆穿三層甲,一半手持刀盾、狼牙棒、大砍刀等武器,另外一邊,則全是弓箭在手。能看出來,他們手中拿得都是硬弓不說,箭壺都比普通弓箭手要多一壺,甚至更多。
本來建虜軍中也是有火槍兵,也就是孔有德當初投靠建虜時候帶過去的火器兵,但是,這支軍隊在當年的寧遠之戰中全軍覆沒,因此,建虜這邊的火槍手已經不成建制,只有朝鮮人那邊還有,並沒有調來這裡,只是在負責圍困錦州城。
之所以如此,倒也不是因為朝鮮兵會靠不住,而是朝鮮人用的火銃,明顯沒有明軍的精良,如果在進攻中用火槍對射,估計是會白白送人頭。要不然,多爾袞不可能不讓朝鮮火槍兵上陣的。
在這些倭軍的身後,柳生十兵衛也抽調了倭軍中的精銳,就是那些武士旗本等等,都是倭國的精銳武士,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倭軍的鐵炮兵,聽著嚇人,其實就是鳥槍隊而已。另外一部分,則是武藝精湛的武士旗本等等,大都手握長長的雙手武士刀。相對而言,個體戰鬥力絕對是強悍的。
至於普通的足輕,手握長槍的那些,都在更後面,只有前面的大清巴圖魯和倭軍武士能撕開明軍的防線,這些足輕才會衝鋒,要不然,最多只是消耗明軍的火藥,而不會有其他可能。
明軍這邊,依舊是以車營為依託,防禦為主。
多爾袞藉助柳生十兵衛這邊給他用的望遠鏡能發現,明軍的偏廂車中,確實沒看到多少火炮。
一般來說,按照明軍車營的慣例,一輛偏廂車中裝兩大兩小的火炮,這遠程火炮就會很勐了。但是相對來說,也會變得很重。這麼一來,偏廂車一般都是要靠力氣大的牛,或者多匹馬來拉動。
但是,多爾袞發現,明軍陣營中壓根就沒有什麼牛馬之類的牲畜,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能證明,明軍的偏廂車中,絕對沒有重炮,因為那樣太重了。
看到這個情況之後,他心中便多了一份底氣,臉色也不再那麼嚴峻了。
要知道,大清從很早以前,就被明軍的火槍所困擾,最終想出了應對之法,並且在歷次戰事中慢慢加以完善,得到了最終的對付明軍火槍的武器,也就是車楯。
從還是大金時候就開始,每牛錄(一牛錄為三百人)中每一百人就配備四輛楯車,由三十名軍卒操作,占比達三成,可見其地位。
這個車楯,其實就是車上的盾牌,也就是在一輛雙輪車的最前面,豎著一道能遮擋很大面積的盾。不過這個盾是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這樣製成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具有較強的防禦力。對付火槍,也具備非常強的防禦力,基本上就打不穿。
因此,車楯是火槍的克星,但是與此同時,也害怕中型以上火炮的轟擊。
此時,多爾袞基本可以肯定,明軍急著救援錦州,並沒有攜帶多少重炮,這麼一來,就給了車楯用武之地了!
這一戰,能打,能贏!
為了牽制明軍,給主攻軍隊製造機會,多爾袞和柳生十兵衛商量之後,就由柳生十兵衛這邊負責派兵羊攻牽制。
太陽還沒發出秋老虎的威力,震天的戰鼓便在這遼西走廊響了起來。
「冬冬冬……」
攔路的倭軍最先發起進攻,不過卻是畏畏縮縮的,明顯害怕明軍的火槍威力。走了半天,都沒走出幾丈的那種。
多爾袞一見,頓時就有點火了。這種進攻,能牽制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