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內戰沒有爆發之前,因為卿位家族互相之間的爭鬥太兇,幾個卿位家族實際上已經無暇顧及自己負責的邦交國。
他們無法繼續承擔邦交的責任,才有了齊國牽頭組建反晉聯軍的機會。
後面,晉國的內戰爆發,齊國借著范氏和中行氏的威望組成了反晉聯軍,慢慢也讓齊國成了反晉聯盟的老大,倒是一開始顯得牛逼轟轟的范氏和中行氏被邊緣化了。
「便是內亂平定,必是與趙氏紛爭不斷,何有餘力盼顧列國?」智躒對南子提出的條件興趣明顯不大。
智瑤知道在接下來國內會爭得很兇。
那是明擺著的事情,范氏和中行氏的敗局已經定了,晉國僅存的四個卿位家族必定爭搶勝利果實,一些覺得能分一杯羹的中等貴族也不會放過機會。
所以,范氏和中行氏的滅亡極可能是晉國更大紛爭的開端,發展到結成新的聯盟繼續開戰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在那種現狀之下,外部的盟友能夠起到的作用會很有限,乃至於一旦外部盟友遭到攻擊,到時候陷入內部紛爭的晉國卿位家族要不要去救?
不救吧,家族的名聲要受損,並且還會損害到信譽。
救吧,是不是會讓內部的對手抓住機會,狠狠地給自己來一下,甚至是一波將自己帶走呢?
這一次范氏和中行氏引來諸侯干涉晉國內戰,某種程度上也是給僅存的四個卿位家族提了個醒。
齊國、鄭國、宋國和魯國組成了反晉聯軍,非但沒有因為組成聯盟在實力上有所增強,相反自己內部一再激發矛盾,乃至於搞到被團結起來的晉國一個又一個連接收拾得那麼慘。
事實似乎在證明一件事情,引來外部參與內鬥不是明智之舉,幫不到實際的什麼忙,並且還會讓自己的名聲徹底臭了。
「今日不與相交並無耽誤,日後再取便是。」智躒見智瑤還是沒有醒悟,提點了這麼一句。
只要晉國能夠恢復霸業,諸侯就啥也不是,到時候智氏想要什麼,容不得有哪個諸侯敢於拒絕。
「霸業若復,予取予奪,但憑我心?」智瑤知道智躒是對的。
那麼,接管衛國邦交的事情,暫時就不需要那麼快給南子回復,拖著慢慢談也就是了。
南子會有意見……,又或者說衛國會有意見嗎?他們正處於歷史最虛弱的時刻,能儘快與晉國卿位家族達成合作最好,一時間沒有談攏也能用來威嚇其餘諸侯。原因是這一波晉國打得很好,尤其是智氏爆發出來的力量很強勁,完全是能夠恐嚇到列國諸侯的。
「中軍佐率軍往『平丘』,你亦往。」智躒就不再奔波了,會帶上一些部隊押送戰利品回國。
智瑤到這個時候依舊沒有看到智申,之前不想干擾智躒沒有問,現在不得不問。
「國中不可無人。」智躒給出了早早讓智申回國的答案。
憑良心說,趙鞅一貫的表現太讓人缺乏信任感,導致智躒必須防著趙氏一手,別說韓不信是待在國內了。
不防著趙氏和韓氏的話,國戰取得輝煌戰績,老家卻是被趙氏聯合韓氏給掏了,對外的戰績再輝煌又有什麼用?
韓不信留在國內是為了防止秦國趁著晉國對付中原列國來襲,做出這種防備是有過歷史教訓的。
曾經的晉國跟楚國為了爭霸幾乎每年都要爆發大戰,有那麼兩次被秦國從背後偷襲,一次是秦國跟白翟、赤狄結盟侵犯晉國,另一次則是自己蠻幹。
在秦國的兩次偷襲中……,注意,是偷襲,也就是秦國根本沒有向晉國宣戰。在秦國的這兩次偷襲中,倒霉的都是魏氏,有一次還發生了數萬黎庶被秦軍屠殺的惡劣事件。
那可是屠殺黎庶啊!即便是最為野蠻的吳國都沒有做過對黎庶的大肆屠殺,秦國偏偏搞出了有計劃的屠殺黎庶行為,不止是沒有遵從周禮的交戰禮儀那麼簡單,幾近於跟禽獸沒有什麼區別了!
世人不知道的是秦國在春秋時期對晉國干屠戮平民只是一種開端,等他們強大壓根就是走一路殺一路,不止對軍人動手,反正就是看到一個就殺掉一個,壓根就不分男女老幼。
秦軍屢屢干出大屠殺的行為,沒
第93章:虎落平陽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