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格物風潮(1)
當呂公著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他的小兒子呂希純帶著人在門口,將他迎了進去。
呂希純今年還未滿三十歲,卻早早的改了京官,如今寄祿官已是從八品宣義郎。
和長兄呂希哲相比,呂希純看上去就顯得有些消瘦,一雙眼睛更加精明。
呂希純扶著老父親,進了門,就低聲問道:「大人,今日服侍官家,犒賞大軍,可有什麼見聞?」
呂公著回憶了一下,在校場所見,便道:「李資深死的不冤!」
呂希純抬起頭,不明白老父親怎麼忽然提起那個已經死在了英州的李定。
「汝日後會知道,老夫今日所言的。」呂公著沒有直接回答呂希純的疑問。
他是宰相,自然要管好嘴巴——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君。
「呂希哲呢?」呂公著環視了一下四周,沒有看到呂希哲,就連呂好問也沒有看到。
「兄長應大司成之請,去了太學……」呂希純答道。
呂公著一聽就皺起了眉頭:「這逆子怎又去太學鬼混了?」
所謂大司成,就是國子監祭酒的別稱,這是唐代傳下來的稱呼。
而如今的國子監祭酒,正是如今在汴京城自詡為荊國公衣缽傳人的前給事中陸佃。
在陸佃的主持下,現在的太學學風十分之活躍。
太學生們,更是積極參與政治,主觀能動性堪稱歷代之最!
前些時日,因靖安坊的事情,太學裡一度是沸沸揚揚。
最後還是他呂公著和韓絳親自出手,賭上了宰相的名譽才壓了下去。
呂希純聽著,縮了縮脖子,連忙替哥哥打圓場:「大人有所不知,兄長去太學,也是為了探討學問。」
「哼!」呂公著眉頭一揚:「探討王介甫的新學嗎?」
呂希純只好低下頭去,回答道:「回稟大人,還真不是。」
「兄長與大司成等人,在太學之中,探討的乃是格物致知之道……」
「嗯?!」呂公著看向呂希純:「汝怎麼知道的?」
「兒子回京後,曾隨兄長去過兩次,旁聽過太學諸賢的高論。」
太學現在流行研究格物致知,甚至儼然有成為顯學的跡象。
這很正常。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嘛。
現在的官家,無論是在經筵上,還是平日私下,都若無若無的暗示甚至明示過自己對於『格物致知』這一聖人大道的讚譽與推崇。
天下乙方,自是聞風而動。
尤其是太學上捨生和那些準備備考兩年後的龍飛榜的士子們。
一個個都鑽進了故紙堆,開始翻找歷代對『格物致知』的見解和解釋。
在這股風潮的影響下,橫渠、安定、濂溪等多個學派,居然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因為這些大儒,都曾針對格物致知有過探討、解釋。
聽到呂希純的話,呂公著正色起來,問道:「太學諸賢,是怎麼評論沈存中的那一篇《格物論》的?」
今天在校場上所見,實在震撼人心——格物致知,竟恐怖如斯!
現實衝擊著呂公著的心神。
甚至讓他產生了想要在自己的著述之中,加入大量格物致知討論的衝動——大宋宰執自然都有著三不朽的追求。
所以人人都會著書立傳。
像是呂公著的父兄,就都留有個人文集,刊行於世。
呂公著當然也不例外,也想百年後,自己的文集可以刊行天下,甚至和程顥、李覯等人的文集一樣,成為未來天子、儲君的讀書書目,這就是真正的不朽了!
而沈括主持專一製造軍器局,用格物致知之道,可是做出了無數成績的。
旁的不說,一個膽水浸銅法,利國利民,便足可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千年之後,都可能還會有記得沈括沈存中。
甚至立廟祭祀,香火不衰。
如今,又製造出了大威力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