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BAE在經過論證後發現當時歐洲各國對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的需求比較強烈,因此決定除研製滿足瑞典空軍需求的Rb71A外,還在這型導彈基礎上採用衝壓發動機、數據鏈等先進技術,研製性能更好的超視距空空導彈,以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
但在1989年「鷹獅」戰鬥機的原型機墜毀後,瑞典國防部取消了新導彈的發展合同,轉而專心發展「鷹獅」戰鬥機。
當時導彈項目的子承包商薩伯動力和BAe經過接觸後認為,鑑於當時歐洲戰鬥機項目(包括「颱風」和「陣風」)的展開,如果公司自籌資金繼續該型導彈的研發,將來還是有市場前景的。
因此兩家公司決定繼續研製新型中程空空導彈,並在1992年范堡羅航展時向公眾透露了該彈的研製,隨即吸引了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參與,6國共同努力,成立了「流星」導彈集團。
這個集團包括英法合資的馬特拉公司及其合作夥伴阿萊尼亞-馬克尼公司、西班牙航空公司、德國導彈公司、薩伯動力等。
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希望「流星」能夠裝備「颱風」戰鬥機,法國則希望該彈能夠裝備「陣風」戰鬥機,瑞典則希望流星能夠成為「鷹獅」的標準配置,為其出口增加砝碼。
1999年美國波音公司也被該項目吸引而參與研製,主要負責衝壓發動機的研製。
2002年12月18日,所有參加國都為耗費12億英鎊的歐洲「流星」完成了法律手續,「流星」的研製也促使了歐洲最大的導彈公司——MBDA的誕生,從而打破了雷聲公司30年獨霸中程空空導彈(AIM-7M「麻雀」和AIM-120「阿姆拉姆」)市場的局面,使歐洲戰鬥機出口不再受美國AIM-120供應的限制。
BAe公司的發言人稱「流星」的出現使空空導彈市場首次產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全球性競爭,極大地鼓舞了歐洲軍工企業。
2006年7月12日,瑞典「鷹獅」戰鬥機首次發射「流星」空空導彈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導彈從7000米的高空發射,脫離飛機掛架後加速到了2馬赫。
這標誌著「流星」導彈的研製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後,颱風戰鬥機將逐漸擔負更多的「流星」發射試驗任務,並且有望在2007年開始裝備「流星」空空導彈。
2007年5月12日,來自法國國防部、達索航空公司和MBDA的團隊首次進行了遠程「流星」(Meteor)導彈從陣風戰鬥機上發射並攻擊空中目標的制導發射試驗。
第0214章預告對戰古加爾測試廣告2
第213章 天空閃光2帶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