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的美國——
別說1921年了,2021年的美國也有童工。
不僅有童工,而且還有童婚呢。
在美國的某些州,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美國黑奴制度一直到2013年才徹底廢除,而黑工作為美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估計會和美國這個國家既壽永昌。
美國自身問題雖然數不勝數,大部分美國人卻自我感覺良好,尤其那些能拿出15美分買報紙的有錢人,他們對於歐洲國家的感情更複雜。
美國這些有錢人,一方面仰慕歐洲,希望得到歐洲的認可。
一方面又拼命詆毀歐洲,以證明美國的先進和發達。
可以懷疑有錢人的立場,不要懷疑有錢人的智商。
1921年初的美國,威爾遜重病無法處理政務,哈定要等到3月才能履職、。
從歐洲回來的400萬美國大兵無所事事,身無分文,流浪在城市裡,成為治安的最嚴重隱患。
經濟危機爆發後,工人失業,農民收入減少,各行各業紛紛陷入蕭條,有錢人拿著錢不敢投資,甚至連銀行都不敢存。
天知道哪天銀行就倒閉了。
美國有錢人最喜歡投資新興經濟體,在俄羅斯崛起之前,德國是美國資本最青睞的國家。
在《大西洋》刊登俄羅斯消息之前,美國資本家已經開始對俄羅斯進行投資。
《大西洋》刊登俄羅斯消息後,俄羅斯在美國發行的債券突然受到市場狂熱追捧。
為促進債券銷售,俄羅斯債券之前的發行價格為票面價值的百分之九十。
短短一天之後,俄羅斯債券不僅恢復正常價格,有人甚至願意溢價收購。
經過幾個月的發酵,《大西洋》的影響力已經擴展到紐約之外,針對俄羅斯的這期報道,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學生們中間廣泛傳播。
經濟危機期間,即便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也不好找工作。
哈佛的名氣雖然大,學生的預期也很高,待遇差的工作,哈佛的高材生們是看不上的。
經濟危機爆發後,即便洛克菲勒、多爾戈魯科夫這樣的大企業,也紛紛降低員工的待遇水平,降本增效。
這都是比較好的了,至少沒裁員。
那些失去工作,賦閒在家,生活無以為繼的人才是最慘的。
也不對,最慘的應該是那些資金耗盡,變賣家產,想盡各種辦法,最終依然無奈破產的中小企業老闆。
失業不可怕,經濟只要好轉,再找份工作依然還能活下去。
老闆破產不僅家產盪盡,而且還要背上一屁股債,一輩子都無法翻身,很多人因為無法接受現實,上天台一躍而下。
由於就業不及預期,很多哈佛應季畢業生選擇留校繼續深造,以此逃避現實。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詹姆斯,和他的室友比利約好一起留校。
但就在三月份的一天,比利突然接到一份俄羅斯企業的邀請,決定前往俄羅斯工作。
「為什麼?」
詹姆斯很難過,這年代的再見,可能就是永遠。
「難道你還沒有意識到嗎?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俄羅斯才是最好的選擇。」
比利很冷靜,他手邊的《帝國涅槃》,是《大西洋》為俄羅斯出版的專刊。
隨著銷量越來越高,《大西洋》已經從每周一期,增加到每周兩期,並且陸續為歐洲國家製作專刊。
《大西洋》為歐洲國家製作的專刊,紙張採用更高檔的銅版紙,內容包括旅行家撰寫的遊記,和專業攝影記者拍攝的大幅彩色照片,每一本售價高達2.5美元仍供不應求,很多歐洲老移民,紛紛搶購《專刊》,以聊解思鄉之苦。
由於歐洲國家的歷史不同,《大西洋》為俄羅斯製作的專刊多達125頁,2.5美元肯定是賠錢的,《大西洋》雜誌社卻加量不加價,獲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
「俄羅斯大亨都要來美國經商,美國才是未來!」
詹姆斯對美國堅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