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根據考題來定,切不可言之無物。」
「學生謹記!」話落,席間的學子紛紛附和著。
稍後,朱教諭又和他們探討了幾個策論問題。
直到臨近下課時,他才將今日的策論題目布置出來。
宋玄看著紙上書著的,「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題目,就不禁地舒了一口氣。
畢竟這道書題出自《禮記·大學》,考的主要是一個「仁」字,只須圍繞著「仁德」二字展開論述,應當不難。
同案的裴希已然執筆蘸墨,開始破題。
「宋兄,曾子所言的仁愛之人仗義疏財,從而修成自身的德行;而不仁的人,則會不惜生命去斂錢發財。這固然是,然則這仁與不仁與錢財的掛鉤當真如此緊密?」
宋玄執筆,尚未蘸墨,他持筆在前,想了想道:「這所謂的修身治國,乃至平天下,都是息息相關的。或許,只是一時之間難見,久之則顯。」
裴希點了點頭,繼續寫策文。
而裴希的問題卻引起了宋玄的沉思,仁德的人,以生財作為手段,從而達到立功、立言、立德的境界。這其中多少亦有功利之心,只是好在中庸不溢罷。
而那些所謂不仁的人,以自身的生命、人格乃至尊嚴,從而達到發財的目的。而後只為小富即安,則是奉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原則。
在宋玄看來,這個「仁」字,乃人與二的合體,可為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利益。而「不仁」則是從共同利益當中獲得個人利益的行為。
聰明的人,自然願意仗義疏財,如此他們的德行、威望將會日高,他人亦樂意為其盡忠義。
思至此,宋玄方才理解朱教諭出此策題的用意。
以德養位,以位取財,以財培德,這便是朱教諭希望他們能夠秉持的財富觀。
朱教諭用心良苦,宋玄不由喟嘆,「先生大義也。」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第九十四章:歲考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