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給學生上課了,王憶的生活節奏一下子慢了起來。
空閒時間多了。
不過這兩天他不能休息,得準備帶隊參加帶魚汛大會戰的事,猛補冬季海上捕撈作業的竅門和注意事項。
同時也猛補身體——漁業會戰既然用『會戰』這種詞,自然是一場戰鬥般的工作進程,對精力、體力的消耗不是鬧著玩的,他必須得做好準備。
物質上的準備也在進行中。
衣服方面,棉衣、牛仔服一件件做成,棉靴子、皮手套是他從22年帶過來的。
食物方面,壓縮餅乾、能量棒、肉乾之類是必需品,另外還有火腿和臘肉。
火腿肯定是來不及帶上的,也沒必要帶著火腿去海上,到時候讓領導們一看還以為他們這幫人是來度假的。
做臘肉是必須的,不過用不著王憶自己動手,沙生泉是行家,肉給他讓他來做就行。
王憶做的就是準備鐵鉤,熏臘肉時候用來掛住肉的鐵鉤子。
島上鐵器不多,他從22年隨便弄了一些鐵條,將鐵條剪斷彎起來就是一把把可以穿肉的鐵鉤子了。
沙生泉用鐵鉤子串起了肉,放入背陰通風的好地方掛起來晾曬起來。
連同醃製加晾曬,這樣就是差不多一個禮拜的時間過去了。
等到醃肉的表面發乾了,他上手捏了捏,點點頭說可以熏臘肉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黔帶深山裡,農家的灶多數沒有煙囪,灶里柴火燃燒產生的煙直衝屋頂。
沙生泉說他們家裡就是在灶的上頭釘上幾根木條,用這些木頭掛上豬肉。
然後不用管了,正常做飯就行,做飯產生的煙熏火燎便用來燻肉,熏上個把月,豬肉便被熏的黃澄澄。
再過些日子,豬肉慢慢被煙火給燻黑了,這時候就可以吃了。
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切一塊肉,長時間的煙熏火燎讓肉里浸染上了柴火散發的氣味,這就是他們家鄉的味道。
天涯島大灶里都有煙囪出煙,這樣沒法燻肉,總不能爬到屋頂把肉掛到煙囪里吧?
這樣熏出來的肉王憶不敢吃,他怕吃著吃著就煙焦油中毒了……
所以他們得做火塘、做個避風塘:就是找個地方一面靠牆、兩邊遮擋,另外低一些的地方三面用磚頭給圍起來,裡面放上松柏、柿子樹香樟樹這些樹木下撿的乾柴。
山上不缺這些樹木,學生們都不用在勞動課上去專門撿乾柴,等到課後時間上山玩的時候,一人撿上幾把,幾天下來就堆起了好高的柴火堆。
到了開始做臘肉的下午,沙生泉在火塘上掛起滿滿當當的豬肉,在火塘里放上松球來引火。
松球上有松脂,很易燃,火焰熊熊燃燒,便有松油那股獨特的香味傳出來。
火焰跳動、煙霧瀰漫,高溫之下,肉上有晶瑩透亮的油一滴一點的往下落。
豬油滴落在燃燒的火上,火會更旺,有時候高溫甚至會帶的豬肉的邊邊角角先焦糊再燃燒。
沙生泉開始掌控火候,往火焰上撒鋸木屑。
這些鋸木屑也是松木的,木工隊裡有的是,他要了兩麻袋過來。
後面火勢便減小了,剩下煙霧,避風塘裡頭風吹不進,煙霧不會被海風給吹走,這樣慢慢熏,得多熏些日子才會出來臘肉獨有的煙薰香氣。
火塘避風又暖和,白天有人過來烤火,他們起初從家裡帶著碗,看到豬肉滴油用碗去接油。
這個過程得眼疾手快,因為小火連綿的燒,熏燒的火塘上面空氣都是熾熱的。
王憶有時候會過來往火塘里撒上幾根楓木,讓煙霧裡帶上點楓香氣。
沙生泉看到後說他們山上沒有楓樹,所以不知道楓樹熏出來的肉滋味怎麼樣。
不過他也覺得楓木燻肉能有獨特香味,便盡心盡力的伺候,比教學都要盡心盡力。
王憶注意到後忍無可忍,問道:「你是不是就衝著吃肉喝酒還俗的?」
沙生泉正色說道:「還真不是,只不過有酒有肉誰會拒絕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連佛都忍不住,我這種半路出家的假和尚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