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站立與宇宙空間之中,大腦意識與體內的納米機器人連接,自然而然的便感覺到了,周圍仿佛無數不在的信號源。
現在的林旭,早已經習慣了意識無時無刻不在與體內的納米機器人連接的情況。
通過視覺神經,聽覺神經,感官神經,腦神經,等等與納米機器人相連,達到整個意識與納米機器人相通,體內的納米機器人就是意識的分支,控制納米機器人就像是控制手指一樣。
不但能精確的控制,甚至能實時接收到納米機器人傳遞迴來的精確反饋。
就像是你用手去抓一個很涼的東西,大腦意識就會接收到手部神經的反饋,告訴你那很涼一樣。
現在林旭體內的納米機器人,也已經完全成為了林旭肢體的分支一般,讓林旭像是控制手腳一般的,控制體內的納米機器人,並且隨時能夠接收到納米機器人反饋回來的信息。
就像是手碰到了火,意識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灼燒一般。
當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嘗試著與外界的第三代納米機器人溝通時,林旭也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四周無處不在的信號源。
並且林旭還發現,與之前自律機械上攜帶的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只是隱約察覺到了信號源的存在不同。
現在林旭親自動手去感知信號源,那些本來還很高冷的信號源,就忽然主動了起來。
主動的向林旭透漏了自己的存在,讓林旭能夠清晰的感覺到他們。
並且欣喜的等待著林旭的命令。
現在的林旭,可以命令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做任何事情。
但是如果他不將部分第三代納米機器人納入體內,將自己的意識與第三代納米機器人連接在一起,他就無法讓第三代納米機器人成為他的意識分支,意識延伸。
也無法藉由遍布整個星系的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化身億萬的將意識籠罩整個星系。
至於說林旭一開始想的,通過體內的第二代納米機器人,來將意識延伸到外界的第三代納米機器人身上,進而讓第三代納米機器人成為他的意識延伸。
林旭試驗了一下,發現根本做不到。
用個形象的比喻,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就好像是90年代的電腦,老式的CPU,內存只有32MB,配上5G的硬盤。
而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呢,則是21世紀20年代的電腦,用的是最新款的麒麟晶片,加速頻率3.2,動軌四核八核,內存16G,32G越堆越多。
內存都比上一代的硬盤大了。
這麼大的差距之下,想要用第二代納米機器人來與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建立連接,進而實現雙方的數據互換,就好像是要用90年代的電腦,來和21世紀20年代電腦的聯機,不停的交換數據一起工作一樣。
難度可想而知。
要說怎麼形容嗎?
林旭只能說,就是卡,卡死了。
勉強能將意識延伸過去,但是卡的要死那種。
明明第三代納米機器人熱情的回應著林旭。
但是體內的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完全帶不動啊。
林旭現在真的是迫切的希望,早點找到第三代納米機器人的生產資料,然後自行生產一部分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哪怕是實驗室出品呢。
到時候自己將這些第三代納米機器人納入體內,意識與體內第三代納米機器人連接,在通過體內的這些第三代納米機器人與外界的納米機器人連接,才算是能夠真正的完全控制整個星系的第三代納米機器人。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暫時林旭雖然沒能成功,通過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將意識擴散向整個星系。
但是通過體內的第二代納米機器人,向外界發布指令,命令第三代納米機器人按照林旭的要求干點什麼,到是很輕易的就做到了。
雖說,林旭也可以通過腦電波,直接發布命令,但是林旭的腦電波擴散範圍,還是有限的,不像是第二代納米機器人,雖然相對於第三代來說已經落伍了,但是輔助林旭向足夠遠的地方發布命令,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想著試試的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