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第7 64章 我不求道
古代的餐具倒是發展的很快,雖然之前國內有一股「崇洋媚外」的邪風的,當時認為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國外的月亮就是比國內的圓,國內的空氣也沒有國外的新鮮,只要是扯到了國內外,必然是一邊罵內尊外的聲音,這些「功勞」自然離不開那些說瞎話不上稅的「公知」們,有個什麼矛盾就把問題扯大,那些說話不過腦子的人自然呼聲就高了。林
記得當時有個什麼刀叉比筷子優越的來著,陸離現在想想都想笑,什麼理論。
說什麼人家用刀叉是因為吃肉,吃肉力氣大,肌肉多,身形好,腦子發達,現在的刀叉都是從人家哪裡引進來的巴拉巴拉。
純扯淡。
誰說天朝人不用刀叉的,只不過是後廚還有僕人在用罷了,廚師做好了食物,要麼是事先用刀叉處理好了再端上來,要麼就是整塊端上來。再讓身邊的僕從拿起刀叉切分,禮節最大的就是祭肉了,像是文廟祭典這類,主祭人祭典完成之後,分肉給諸位觀禮人,在高一些規格的,就比如最高規格的祭天大典,主403祭人是皇帝,祭天之後的祭品,什麼三牲泱泱幾千年,誰比誰長還說不定呢。
就說著筷子有多少講究,陸離心中泛起一股暖意,當時家裡的老人就總喜歡說這個,好像每種東西背後都有不少的含義,每次都要說一大堆,最後都要以一句「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便隨著一聲充滿著驕傲的嘆氣聲結束。
筷子嘛,講究不多不少,本來叫「校」,之後叫「箸」,後來明朝的時候鄭和下西洋,再加上航海業發達,所以船家為了避諱,就改成了「筷子」,本身材質是輕便又質地堅硬的竹子,海上行船的本來就不喜歡住。「停住」,停下來多危險啊,海上天氣變幻莫測,多呆一天就多一分危險,不如行船暢快無阻多好,於是就再加上一點對於「快」的美好心愿,就有了「筷子」這個稱呼,兩隻筷子合成一雙,有好事成雙的意思,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寓意「天圓地方」,一共七寸六分,象徵著人有「七情六慾」,於野獸不同,再說在使用的時候,一般都是拇指和食指在上,小拇指和無名指在下,中間是中指,對應著傳統的「天地人」思想,筷子一開一合,一動一從,也暗合陰陽之理。
不過總有人會站出來說是過分解讀的,說不定人家就只是恰好的截取了這些,本來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意思。
當然,我也不會反駁什麼,畢竟都是臆測,我證明不了我對,但是你證明不了我錯,死循環,不如寄託一些美好的願望,人活著總不能只有眼前的柴米油鹽凡塵俗世不是,總要有個白月光的不是。
不過我倒是很吃這一套,存在即合理,合理才存在。
物中有道,因道化物,非因物才有道。
這些東西翻來覆去的說來總是顯得囉嗦,但是每每都是確實如此,名句說半句,不如不說嘛。
沒事總喜歡琢磨一些有的沒的,還不是無聊的透頂,或者說是時間實在是太多了用不完而已。
手中的筷子旋轉了一圈,收回神遊的思緒,將手中的筷子放回桌面,眼見小可的的進食速度有了明顯的下降,看來是差不多要吃飽了,接下來帶著這個小丫頭去城裡四處逛逛?
倒也算是不錯的主義,天天修道也過於枯燥,求之不得,妙手偶與,誰說修道就要一定要終日枯坐暗室的,不知道誰開的這個頭,讀死書怎麼能用的活呢,總是有些道理的。
再說了,修的是什麼道啊,不過都是一個「一」罷了,這天下處處不是那個「一」所化,我參道於一室,亦可參道於一世。說的是不是這個理?
「懶狗想要摸魚總會找出理由的。」
小可打了個飽嗝,以心聲交流。
「呵呵呵。」
心情甚好啊。
「走,上街去。」
; 6.,「好啊好啊,下一家。」
還能吃下啊,陸離心中苦笑,這姑奶奶要是保持這個飯涼一個月,估計自己就得被坐吃山空,嘖,不能夠,得是山崩。
算了,管他呢,眼下有這麼一兩分美好,就足夠過日子了,那管你什麼洪水滔天,管你什麼山崩地裂
第七百八十四章 我不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