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節 奪取
「終於賭對了!」林效范很是激動的一擊掌。
「立刻命令部隊,按照預定計劃行事,當日軍的戰車部隊抵達龍王廟高地的時候,我要看到我軍的旗幟,已經插在龍王廟上空!」
如果再不能得到日軍戰車部隊的消息,林效范自己都要忍不住準備提前行動,主動尋找日軍戰車部隊決戰了。而現在確切掌握敵人的行蹤,自然不必再勞師遠征,可以安安心心守株待兔了。
至於稍遠處密布堡壘、鐵絲網的龍王廟高地,現在還不是最適合打的時候。
對於這塊高地上一個大隊的日軍士兵,林效范和他的裝甲部隊,根本不放在眼裡,因為他們自信憑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吃下那個日本國內新訓練的大隊士兵,哪怕他們修建再多的鐵絲網和堡壘。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重提一下日軍老牌師團和新編師團的區別了,毫無疑問,日軍原來編制的16個老牌師團部隊,都是日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他們的戰鬥力,除了像大阪師團這樣的「奇蹟」,其他部隊也基本是所有部隊中最強的。至於那些侵華戰爭後新編的師團,其實戰鬥力和前面那16個師團差距很大,最早新編的還好,越到後來編制的部隊,戰鬥訓練的程度就越差,到了和美國太平洋之戰的後期,實際上和美軍進攻部隊作戰的日軍,大部分就是這些新編師團了,很多基本是被美軍摧枯拉朽一般,輕鬆擊敗俘虜。因為那些老牌師團正規訓練出來的士兵,基本在侵華戰爭後和太平洋戰爭的初期,就差不多在戰場上消耗光了,到後期日軍規模雖然還在,但大多數士兵卻是在戰時訓練機制下出來的速成品。
對上這些戰時訓練機制下出產的士兵,別說是美軍和林效范裝甲團這樣高級裝備的部隊了,就算是老派的中央軍精銳部隊,也能將他們打退。可惜,在早期的平津戰役和淞滬戰役、蘇嘉會戰中,老蔣花費十幾年時間建立起來的中央軍系統精銳部隊,已經基本上在戰場上被日軍消耗光了,剩下的寥寥幾支精銳,都被老蔣當成寶貝一樣藏起來,根本不敢輕易捨得動用,而對於同樣新編的中央軍或者地方軍閥雜牌軍來說,即是是日軍的新編部隊,也絕對不可能輕鬆吃下。
幾個月軍訓編制的部隊,肯定無法和十幾年時間建立起來的精銳部隊相比。不說戰術和戰鬥習慣了,就是那種長期保持戰備的心態,就絕對不是輕易可以培養的。
日軍在中國的戰術其實也很簡單,打野戰,進攻階段日軍步兵因為訓練有素,打中**人可以在200米的距離上瞄準中國將士射擊。而相比之下,中**人在200米的距離上射擊精度差。缺乏實彈射擊訓練,彈藥不足,武器不好用,槍支少,土槍 破槍居多。好槍少,唯一比日軍好的步槍算是中正式步槍,可惜產量有限,而且威力有餘精度不足,對於本來就精度不足的中**隊來說,也顯得十分雞肋。
在200米的距離上,一群射擊精度高,彈藥充足的日軍將士,與一群射擊精度低,彈藥不足的,甚至很多土槍破槍打不到200米距離的中**人開火,傷亡慘重的自然是中**人。而且在機槍,這一軍隊強火力殺傷性武器方面。日軍的機槍數量遠多於中**隊。
在徐州會戰之前,日本軍隊有著火炮數量上和炮彈上的優勢,以及飛機,坦克的優勢。中**隊防守一個地區。人少,派少量日本兵精準的槍法就可以幹掉。人多,派機槍和火炮過來。
相比之下,中**隊反衝鋒,挨近日軍打,避開日軍的距離射擊優勢。容易遭受到敵人機槍的掃射。拿機槍防守,建碉堡吧。日軍有火炮和飛機優勢。
而日本人一旦占領一塊地方,建起幾個碉堡,拿鐵絲網和機槍配製。中**隊因為缺乏坦克,缺乏大炮,依靠再多的人和步槍,也只能增加傷亡,難以把這個碉堡敲掉。
打碉堡最好的武器是坦克和大炮。可惜之前的國統區連拖拉機也做不出來,連炮管也需要需要從外國進口,怎麼可能大規模的生產坦克火炮。少量的迫擊炮和迫擊炮彈,根本無法讓中**隊獲得火力上的優勢。
於是長久以來,在中國戰場上,尤其是在平原地區,缺乏地形優勢的中**隊,被日本軍隊壓著大,人多打不過人少。
而且二戰期間,最大的殺傷不是來自輕武器的
第二百七十六節 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