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節 整編反攻
現在中國呈現明顯的多極分化,一是西南聯盟統治區維持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繁榮,再是西北**統治區苦中有樂的溫馨區,最後才是國民黨經濟奔潰的統治區域。
國統區的資本和生產資料的喪失導致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又導致薪金階層破產,為了維持生計,他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被迫從事黑市投機活動和貪污受賄。接二連三的失敗和撤退更使國民黨軍隊損失了大批武器裝備,士氣日益低落,指揮力量遭到削弱,民眾對國民政府的支持也減弱了。
殘酷無情的租稅和拉壯丁促使國民黨統區農村進一步貧困化,反抗地主和官吏的武裝暴動越來越頻繁。河南省第一個出現要發生饑荒的跡象,不滿引起鎮壓,鎮壓又加劇不滿,激起反抗,促使許多人嚮往**和西南聯盟,以致國民政府政權終日惶惶不安。在重慶和昆明的部分國民黨機關外,角落裡都修築了混凝土機槍掩體,顯然不是準備對付日軍的,而是深怕范哈兒的西南武裝突襲奪權。
1937年至1939年出現的那場挫敗日本侵略的偉大愛國**,因為長時間的戰備而使人們感到了厭倦,遭到壓制和有人趁機漁利更是讓受苦民眾的熱情而煙消雲散了。
蔣介石卻憑自己的靈氣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國民黨緊緊攏合在一起。國民黨內部不亂,就算外部形勢對其他勢力再有利,其他勢力也不敢輕易動手推翻國民黨統治。
史迪威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蔣介石是「二十世紀最詭計多端的政客,他不得不這樣干,否則就活不下去」,國民黨逃避現實,我行我素,對越來越嚴重的膿瘡視而不見。
那些國民政府的大員們,在享受著西南聯盟提供的充沛物資供應時,怎麼還可能去顧及東部真正國統區的民生疾苦。
但重慶自由民主,卻是在范哈兒的縱容下,有了很長足的發展。報紙媒體和民主人士,根本不受國民黨控制,他們紛紛把東部國民黨統治區域內民眾的生活情況,如實的告知了西南民眾。
知情者中,當然也包括那些盟國派駐重慶的聯絡官員和軍官。
在重慶,有些美國人,特別是那些原先對蔣介石抱有希望的美國人,用他們當中一個人的話說就是現在都「十分厭惡甚至憎恨」蔣介石及其政府。現在失意中的史迪威,正是這群人的領軍人物。
另外一些美國人,如新任大使高思,也對蔣介石「感到厭煩了」。
史迪威在拜會高思時發現了這一點,高思過去擔任過駐上海總領事,因敢於反對日本而名聲大噪。
他在中國先後從事過三十年領事工作,但對中國沒有強烈感情,不喜歡研究中國問題。大使館裡有很多人懂漢語,能說能看,經常到各地旅行,社會接觸廣泛,高思靠這些人使他的大使館成了駐中國的消息最靈通的使館。
但是,華盛頓的決策人和特使常常繞過他。他缺乏外交官的文雅和愉快的職業作風,由於他過去一直擔任領事,而且為人不隨和,所以沒能象威廉?布利特和約瑟夫?格魯那樣擠進白宮。
他辦事認真,外表不揚,常常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雪茄菸。他對東方人轉彎抹角地阿諛奉承作風感到無法忍受,這位大使自稱「不易受騙,好思考,談吐坦率」。喜歡說的一句口頭禪是:中國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一筆小小的資產,但可以變成「一大筆債」。
國民黨覺得這位西方人奧秘莫測,正如一位國民政府外交官員所說,他們稱他為「鐵面如來佛」,不怎麼喜歡他,因為他常常冷冰冰地說『不行』。
高思也不喜歡范哈兒,因為范哈兒同樣不喜歡這位對華歧視的前領事,以前當領事時就沒給過他好臉色,現在當了大使,雙方的關係當然也不那麼好了。
要不然以高思的為人,恐怕現在會積極活躍在范哈兒和華盛頓之間,鼓動范哈兒取代老蔣以代之了。
史迪威在重慶也遇見一些老熟人,其中包括傑克?貝爾登和軍政部長兼總參謀長何應欽將軍。
貝爾登曾作為《時代》雜誌記者隨史迪威曾到過緬甸,這位記者對於史迪威的失意,以及他對老蔣的抱怨,也一直聽在耳中。出於朋友情義和同胞立場,貝爾等很快在行動上予以史迪威支持,時代雜誌中,出現了很多抨擊老蔣
第三百三十一節 整編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