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節 外交博弈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確算是一次同盟戰爭,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同盟對同盟。最初是英法對德意,然後是美英俄對德意日,最後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共同組成了一個大同盟,號稱反法西斯聯盟。
但是這些同盟國家之間的關係卻是相當複雜,而且彼此差異頗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人對於這一方面的問題似乎不太重視,尤其是在同盟戰略方面的研究最為缺乏。其實德意、德日、英法、美英等同盟關係,都有很慢的一個發展過程,甚至和一戰的那種結盟不同,這次的結盟重點都是放在戰略方面而不是外交方面。主要目的,當然是因為同盟關係在戰略領域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同盟戰略形成的最終好處,讓各個集團非常樂衷與達成一類的結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資格最老的同盟關係是德意兩國之間的同盟。此種關係的起源可以回溯到戰前的30年代。自從希特勒1933年在德國取得政權之後,由於雙方在思想上的接近,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即開始締結夥伴關係。但兩國之間不過是互通聲氣,彼此捧場,還根本談不上有所謂同盟的存在。
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的爆發對於德意關係的發展是一個關鍵。德意兩國對西班牙的共同政策為羅馬柏林軸心奠定了主要基礎。從1936年9月起,希特勒即積極展開其爭取義大利的外交戰。他特別指出:「地中海是一個純粹的義大利海,義大利有控制地中海的特權。」這種曲意交歡的態度也就沖淡了雙方過去因為奧地利問題曾引起的不愉快情緒。
經過若干互相磋商之後,10月21日義大利外長,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遂在柏林與德國外長諾紐賴特簽訂一項所謂《十月草約》,在許多問題上都說明了雙方合作的細節。這是兩國之間有正式條約的開始,但嚴格說來,仍不具有軍事同盟的意義。
直到1936年11月1日,墨索里尼公開承認兩國之間已有一種協定之存在,並第一次使用「軸心」這個名詞,後來所謂的軸心國同盟,才開始第一次出現在這個世界。
而直到1936年11月,德日兩國代表又在柏林簽訂所謂《**公約》(anti-comintern pact)——關於該公約內容留待下節說明——希特勒遂希望把《十月草約》與《**公約》合而為一,並以此當做一個新軍事同盟的基礎。
這次范哈兒收到的德日結盟情報,其實就是關於這個「**協定」的,只是因為這時候協定還沒具體簽署,一號特工也無法具體分辨這個協定的性質,就把歸為可能的盟約罷了。
范哈兒立刻約見德國外長紐賴特,對此事進行關注:
「紐賴特男爵,聽說貴國和日本這個曾經入侵貴國的敵人,在進行一些結盟商談,不知道是否有這事?」
紐賴特一聽說范哈兒提起此事,就是一驚。
他作為外長,當然知道將日本合作簽約的事情,實際上,兩國外交官此前已經進行了多次秘密的商談,直到雙方高層對此達成統一共識,才在最近幾天剛剛進入實質性的商談。但因為實質性的商談,自然要啟用大量外交人員,所以這次的保密程度,才會比之前稍微減弱。只是就算這樣,那好歹也仍舊是一次秘密談判,怎麼會讓范哈兒這個中國將軍,這麼快就知道消息了呢?
紐賴特心中不解,但是嘴上還是馬上進行否認:
「范將軍,德國和日本之間的外交關係,到目前為止一直維持了原來的正常關係,絕對沒有達成任何的盟約。而且將軍閣下完全可以放心,就算德日達成什麼盟約,我也可以保證,絕對不會是針對中國的。」
紐賴特一臉平靜,並沒有任何說謊的羞愧。
實際上,他這裡也主要採用了大量外交術語,卻是真沒有撒謊。
范哈兒一聽紐賴特的話,就知道他是故意這麼回答,實際迴避了自己問題的本質,就是德國有沒有在和日本進行結盟談判。
他知道這位紐賴特男爵,其實在德國外交系統還算是個親華派,比較好說話。現在看對方的態度,他當即不滿的表態:
「紐賴特男爵,您作為一個資深的外交官,應該明白中日之間的恩怨關係,尤其應該明白當近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我們現在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