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起弓弩,火槍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是殺傷力?是射程?還是射速?亦或是好像都有?
但如果讓陸仁來回答這個問題,陸仁的回答是對使用者體能的低需求與低消耗。這麼說吧,弓弩為了達到所需的殺傷力與射程,就必需要加大弓臂與弓弦的張力,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會極大的加速使用者的體能消耗速度,甚至到了某個程度的時候,使用者都將會無法拉開弓弦或是弩弦。
但是火槍卻並非如此。對火槍的使用者來說,他們的基本任務就是換彈、瞄準、扣動扳機,其體能的需求與消耗量都是相對較低的。再說得不客氣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拿了弓箭,詁計對旁人也很難形成威脅。但如果是給了他一把手槍呵呵吧!
陸仁會執意的把火槍給整出來,以上算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夷州初時人口基數少,可以得到的兵力十分有限,再想從有限的兵力中整出強兵就更有限了,所以就必需要在武器裝備上大作文章,儘可能的提升己方的戰力數值。
然後,陸仁手上的火槍其實很早就開始研發,最早的時候陸仁也只是把目標給訂在了火繩槍和燧石槍上。但是隨著手上的工業條件與各方面的改良一步步的到位,最後終於在幾年前將第一代正式使用的火槍定型為現在的這種樣式,並且開始諸步的對部隊進行換裝。
可能有人就會說了,你陸仁有火槍都好幾年了吧?為什麼早不拿出來使用?其實這個問題可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要知道任何一種有時代意義的武器在出現之後,很可能都會引發戰術上的變革,作戰部隊都需要進行相關戰術的研發與調整。要是覺得自己手裡的傢伙好就認為可以在戰場上肆無忌憚對不起,你那是在送死。
陸仁是穿越者,很清楚新型的武器出現之後就需要相關的戰術調整,因此也才會有幾次對火槍使用的數據收集,然後把這些數據扔到夷州的軍事學院裡,讓教官和學生們根據這些數據去研究相關的戰術,同時還有對換裝的部隊進行相關的訓練。而這些都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一直是到早些時候,夷州的火槍兵才算是初步成型,頭批的幾千人也分派去了幾個軍團之中聽用,並且在這個時候真正的上了戰場。
對此多半又會有人嗤之以鼻,說你拿了槍對準人扣扳機不就行了?還想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幹什麼?對不起,事情遠遠沒那麼簡單。而說這種話的人,又知不知道在現代的軍事學科裡面有著諸如火兵點、散兵坑、交叉火兵分布等等的考量?在這些東西沒有完成,或者說沒有達到某個水平之前,陸仁又哪裡會輕易的就把好不容易才組建起來的精銳部隊投入戰場?
就拿現在的西塞山戰場來說吧,兩千火槍兵的交替射擊,其火力覆蓋面就是有講究的而六挺架在不同角落的手搖式加格林,也是在利用其現時點最兇猛的火力達成一個火力交叉網,打得遼東兵根本就無法靠近城寨。
其實到鄧艾動用這兩千火槍兵的時候,鄧艾手頭上原有的四千士卒已經是傷亡過半,而且在連日的高強度作戰之下都已經疲備不堪,畢竟他們面對的是三萬遼東精銳,其中的兩萬還是公孫淵本來打算用來攻打菊花港而訓練得善於打攻擊戰的步兵。另一方面,西塞山的這個城寨只是個小小的城砦,防守力度不是很高,四千人堅守一個這樣的城寨,打了這麼幾天下來可以說都打到了一個極限。再不動用這些精銳的火槍兵,鄧艾甚至都沒把握能再堅守下去。
而兩千火槍兵的參戰,馬上就把戰局給拉了回來。這種事在近代戰史上其實很常見,就是堅守某處的人員,在依靠良好的武器,地型的情況下,往往可以以少量的兵力堅守住。
總之,西塞山的戰局算是穩住了。鄧艾固然是大大的鬆了口氣,而另一邊的公孫淵,在其心頭也湧上了一陣陣的陰雲
西塞山城寨那裡將領優秀、兵力還算充足,糧草器械無憂,主要還是看鄧艾能不能把公孫淵的三萬大軍給牢牢的釘在西塞山腳下上。
簡單點說,戰事打到現在這個份上,遼東已經是陸仁下一步必須要占據的地方。現在遼東三萬的精銳部隊被卡在了西塞山,就是一個聚殲遼東主要有生力量的良機。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使公孫淵把三萬多遼東精銳帶了回去,那接下來的遼東攻伐戰有很大的可能會陷入一個曠
卷三 第一百零六回 西塞烽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