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皺著眉頭,考慮了好半響,又繼續說道:「要不,我們派人和劉使君好好談談?我們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料想劉使君也不想讓他人得利吧?」
楊弘的話引來周圍眾人震驚的目光,可沒想到袁術卻並沒有發火,而是沉思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袁術開口道:「廣文所言,汝等怎麼看?」
眾人心中忍不住對楊弘生出了幾分佩服心思。
原本他們以為楊弘這麼說,必定會招來袁術的一頓痛罵,可沒想到袁術居然動心了。
在揣摩袁術心思這方面,這楊弘當真是當仁不讓。
其實袁術本身就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而且他從來都不介意伏低做小。
只是他的出身給了他太多的資源,以至於沒有多少事情能讓他原形畢露。
歷史上他坐困魯城的時候,對送上南陽郡的孫堅就極為優容,後來請求呂布偷襲劉備的時候,也是低三下四,甚至吹捧呂布是自己的三世恩人。
從小到大和袁紹勢不兩立,成天辱罵袁紹是婢生子。
可後來一樣能舔著臉去懇求袁紹接受自己,還吹捧天命在紹。
可見袁術從來不是一個真正強勢的人,他的強勢只是一種偽裝,而楊弘正是看透了這一層,所以才能屢屢猜中袁術的心思。
「長史所言可行!」
閻象站出來第一個支持楊弘,倒不是他跟楊弘關係有多好,而是他真心覺得楊弘這次的計策的確不錯。
袁術好求士,卻既不能得士,也不能用士。
手下人盡皆平庸之輩,即便如同楊弘、李業有些才幹,也私心更重,往往會因私廢公,阿諛諂媚袁術而不堅持主見。
唯有閻象頗有才能,眼光深遠,而且能秉公直諫。
袁術原本就已經心動,現在看見閻象也贊同,當即點了點頭:「好,既然主簿也贊同此法,那就依此計而行。那何人可擔此重任?」
袁術的目光掃過堂下,似乎是在挑選出使的人選。
楊弘想了想,主動站出來道:「袁曜卿可當此重任。」
袁術一聽,視線頓時落到堂下一個青年文士身上。
此人性情低調,從不主動發言,只是處在末位處不言不語。
真論起來,他和袁術還是遠祖親戚,姓袁名渙,字曜卿,乃是袁滂之子,陳郡袁氏一房的嫡脈。
陳郡袁氏雖然不如汝南袁氏,但也是響噹噹的河南名士世家,祖上一樣出過三公,世有兩千石。
袁渙他父親袁滂就是官至司徒,而且這對父子有一個特別的優點,就是從來不說別人壞話。
袁滂身處兩次黨錮之間,竟能保存其身,和這一點是分不開關係的。
而袁渙就更有名了,呂布甚至用刀劍威脅袁渙寫信罵劉備,結果袁渙寧死也不肯寫,還反過來教訓呂布,居然還把呂布給訓服了。
不過此時,袁渙仍在袁術手下,他因為避難於江淮之間,恰好是袁術的地盤,被對方硬逼著出來效力。
只是袁渙一般從不主動開口,除非袁術詢問。
可一旦袁術詢問,袁渙的意見又總是和他完全不同。
而且袁渙每次的主張都是正氣凜然的正道,加上袁渙言辭犀利,袁術辯駁不過。因此,袁術雖然不能用袁渙,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對他以禮相待。
這次楊弘推薦袁渙出使劉備,還真不是有什麼私心,而是這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適合的人選。
因為袁渙是劉備舉薦的茂才,兩人之間有恩情在,許多事情就方便談了。
前年劉備來援徐州,曹操退兵之後,就被陶謙安置在了小沛,同時陶謙還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
雖然這個豫州刺史是陶謙私自表奏的,可當時的豫州的確沒有刺史,所以部分豫州地區還真就接受了劉備的遙領。
當然,這也僅限於遙領,你真要徵兵征糧那可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了。
劉備自然沒有這麼膨脹,可他也動用了不少豫州刺史的權限,其中一項就是舉茂才和舉孝廉。
經過一番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