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問題在於,袁術的膽色已經遠不如當初了。
眼下的袁術連壽春都不敢待了,想要逃去厲陽,甚至是江東。
你讓他親自督師去救援汝陰,甚至都沒有兵力上的優勢,這讓袁術如何肯答應。
只是先前楊弘和閻象態度相當激烈,而且又是他的心腹重臣,左膀右臂,袁術沒法直接回絕。
同時,城中軍方的意見,袁術也是需要考慮的。
此時城中的將領以張勳、紀靈、雷薄、陳蘭等人為首,其中張勳、紀靈麾下的部隊最為精銳,是袁術一手組建的心頭肉。
雷薄、陳蘭等人的部曲質量要略遜色一些,他們是各自帶著部曲前來投奔袁術的江淮豪強,隨後被收編為正規軍的。
對於雷薄、陳蘭,劉封是很有好感的。
這兩個人在正史上能夠留名,就已經是相當不簡單的了。
同時,這兩個人還挺有是非觀,眼光也不錯。
他們在袁術稱帝之後,直接帶著部曲和族人跑路了,去了灊縣之山隱居。後來袁術失勢之後一度還想要前去投奔他們,結果遭到了他們的丑拒。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對曹操的政策相當不滿,也看不上孫十萬的能力,最後投奔了劉備。
說起來,劉封倒是想問問雷薄,有沒有一個叫雷遠的兒子。
袁術麾下最得用的三個將領分別是橋蕤,張勳和紀靈。
三人之間的關係還算融洽,尤其是橋蕤和張勳,更是至交好友。
因此,張勳雖然明知風險很大,但也是支持袁術出兵救援汝陰的。
紀靈則態度曖昧,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算是中立。
雷薄、陳蘭這些無疑就更低一等了,一般情況下也問不到他們的意見。
張勳配合上閻象、楊弘這種組合,饒是袁術本人也沒法直接反對,之前袁術想跑路不就是被他們給聯手阻止了嗎。
畢竟在東漢時代,集權性可遠沒有後世朝代那麼強,更別說眼下還是亂世了。
基於這個原因,在發現孫香和周瑜都不支持救援汝陰之後,袁術很是高興,只是一旁的張勳神色可就不怎麼好看了。
袁術主動詢問道:「那依文陽、公瑾之意,眼下該如何是好?」
孫香和周瑜對視了一眼,周瑜這才開口回答道:「回稟明公,依瑜之見,汝陰誠不可援,風險太大。可汝陰的守軍畢竟只有萬人,劉備軍日夜猛攻,久守必失。因此明公可先使人傳令汝陰橋校尉,汝陰可守則守之,若是不可守,則可放棄汝陰,退保壽春。」
周瑜這話一出,張勳心中一喜,趕忙開口接上:「主公,公瑾此言,甚是有理啊。橋蕤所部不過萬人,劉備卻有四萬多人,且還在不斷增兵。若是橋校尉所部都陷在汝陰城中,對我壽春諸軍也是極大的打擊。若是其能安全的撤離汝陰,回到壽春,卻能大漲我軍士氣。」
張勳的話其實也沒錯,本來逐次抵抗的要義就是逐次加上抵抗,也並沒有要求每一座城市都得抵抗到死,只要盡力了,後撤也是在保存力量。
袁術沉吟了一會兒後,有些動心了。
周瑜見狀,眼神一亮,適時慫恿道:「明公,此時可以派出一支部曲前往慎縣統一指揮,隨時接應汝陰的橋校尉撤軍。此後不但可以在慎縣繼續抵抗,也可以隨時退回壽春。如此一來,壽春城中有就三四萬人馬。」
孫香在一旁洞若觀火,對周瑜的心思可謂是了如指掌。
這傢伙就是想欺騙袁術繼續把骨幹部曲調離壽春,當真是不為人子。
孫香正在心裡腹誹周瑜,沒想到袁術卻是突然詢問起他的意見。
「文陽,你覺得公瑾所言如何?」
孫香抬頭對上袁術的目光,看袁術那模樣,就是心動了的樣子。
孫香自然不能拆周瑜的台,於是他斟酌了一下後,拐著彎贊成道:「公瑾年齒雖輕,卻老成持重,若能接回汝陰兵馬,自是再好不過。」
孫香的贊同,讓袁術下定了決心。
只是在派人接應橋蕤的話,他有些遲疑起來。
本來最好的人選是張勳,他和橋
第285章 虎痴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