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泡在營地里,繼續訓練徐盛部曲,準備迎接新兵的劉封突然接到劉備的召喚。
於是,劉封匆匆趕回州府。
見了劉備之後,發現對方正在看著並沒有什麼急事。
看見兒子來了,劉備表現的很是高興,衝著劉封就是招手。
「封兒,且坐到為父身邊來。」
劉封自無不可,乖乖的坐了過去。
「父親,您找我有何要事?」
聽到這話,劉備故作不快:「怎麼,為父若是想你了,還得有事才能叫你過來看看?」
劉封只能討饒,告罪了一番,劉備才放過了他。
言歸正題,劉備指著案几上的幾卷帛書,皺著眉頭道:「近日裡,元龍、長文、子敬三人都上書言事,只是方向卻是南轅北轍,為父猶豫不能決,就想聽聽你的意見。」
得了劉備的允許,劉封打開帛書看了起來。
第一封帛書,是陳元龍的手筆,他希望能夠加強琅琊的兵力,往北發展。
眼下青州無主,群雄並起,袁譚據平原、濟南,田楷占樂安、齊國,孔融有北海,蔡振守東萊,皆是無能之輩。
況且青州有鹽鐵之利,又是徐州北邊屏障,無須全據青州,只需要拿下黃河以南,就可占據青州大部,並有黃河天險。
按照陳元龍的估計,可先聯合孔融,拿下東萊,再以東萊、琅琊為根據,往攻田楷。至少也可以和袁譚平分樂安、齊國,如此一來,孔融北海可保,而袁譚在青州的領地也會被黃河一分為二,難以為繼。
陳登的判斷是正確的,歷史上袁紹在青州的統治算得上真實有效的,僅僅只有黃河以西的平原一郡,其他郡國名義上從屬袁紹,卻是豪強並起,各自盤踞一方。
往往袁紹派往青州的官吏都不敢過河上任,實在是因為青州豪強屢次殺戮袁紹所遣之官,而袁紹卻拿他們毫無辦法。
最後也直接導致了官渡之戰開始時,臧霸一月破三郡,直接把戰線推到了黃河邊上,而袁譚縱然兵力占據優勢,卻遲遲打不開局面。
陳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藉助孔融是己方盟友的優勢,在青州先行圈地。
田楷是沒救了,也不能救,救他就是和袁紹破盟了。
既然如此,不如和袁紹一起分了它,如此一來,孔融的北海一國也將會被徐州包圍在中間,日後甚至可融為一體。
北方有了青州這麼大片的緩衝區,琅琊郡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不能不說,陳登的戰略是非常有眼光的,也極具可行性。
而且劉封相信,袁紹那邊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如此一來,了結了青州戰場,袁紹就能集中全部精力去對付公孫瓚了。
劉封記得很清楚,今年袁紹對公孫瓚的戰績可是相當難看。
在鮮于輔等人的幫助下,先大破公孫瓚,可結果卻遲遲拿不下公孫瓚的根基,最終糧盡而退時,被公孫瓚追擊大破,盡失輜重。
袁紹這次損失可是相當慘重,最能打的鞠義軍還損失過半,這可都是百戰精銳。
更慘烈的是,輜重居然盡數丟光,這裡面可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的甲冑、軍械、以及大車。
這些損失比起百戰老兵的損失更讓袁紹心疼,畢竟部曲是鞠義自己的,而裝備盔甲卻是他袁紹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啊。
打完之後,袁紹又開始猶豫起來了,竟然想要和公孫瓚議和,只能說袁紹對公孫瓚是真有陰影的。
歷史上最後公孫瓚滅亡,真就是他本人瘋狂到找死的地步了,而不是袁紹真能打敗他。
而袁紹直到公孫瓚自焚的建安四年年初,都想要和公孫瓚議和,而不是徹底掃滅對方,可見白馬義從的威名之烈。
不過劉封覺得,至少今年袁紹的求和,除了白馬陰影的效果外,還是有一些緩兵之計味道的,他吃了大敗仗,要是公孫瓚趁勢重新反撲,那樂子可就大了。
畢竟大半個冀州原來可是支持公孫瓚的,袁紹才是後來者。
只是袁紹也想不到,公孫瓚眼下也已經沒有反擊的力氣了嗎,他的求和反倒是又
第116章 三賢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