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呢,在1935年把費米從義大利拉過來之後,林有德還多次旁敲側擊希望費米研究核能,結果這貨跟著導師玻恩往虛數空間狂奔而去,後來林有德不得不下令讓他研究中子物理學。
在林有德下達直接命令之後,費米才在1938年第完成裂變反應的初步理論,按一般穿越者的理解,這樣離製造生產堆生產鈈239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因為這個時空科技本身就有所滯後,也就美國和另一個時空水平相當,但美國還尼瑪點歪了科技樹,沒往中子物理學那邊點。
正因為這樣,這個時空挪威沒有重水工廠,就連重水中重要的物質氘也是林有德穿越之後引導德國化學家發現的。
發現了氘之後,林有德想要建重水工廠,然後發現尼瑪這邊世界只有美國有大型水力電站的科技樹,挪威因為整體偏重於魔導工業(和瑞典丹麥類似),電力需求不大,根本沒有水力電站。德國則因為國家在大平原上,地面河流流速都不是特別高,水力資源不多,所以也不建水電站。德國周邊的國家,瑞士水能資源還行,但沒多少工業,用電需求不大,也不建電站,奧匈……唉!
林有德要麼從頭爬水電科技去挪威造水電站給重水工廠供電,要麼自己在本土建造專門的火力電站給重水工廠供電……
林有德合計了一下,德國的用電已經很緊張了,而且用電需求還在瘋漲,建起一個電站電能瞬間就被吃光了,還是去挪威建水電站吧,水電還便宜。
好在有淡水河谷,林有德直接讓淡水河谷成立工程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殼子整體收購美國現有的公司,接著調動美國人來挪威建電站,美其名曰幫助挪威人民改善生活。結果這會兒因為美國向德國宣戰了,水電站建設人員撤走了大半,現在全靠偷師了技術的德國工程師硬撐。
電站建設的同時,重水工廠也在同步建設,理所當然的沒完工。
等重水工廠完工,他才能開始一點點試製反應堆,現在製備的那點重水屁用都沒有。
反應堆完成之後他才能開始用反應堆產生的中子還是什么子轟擊鈾,製造鈈239。但是林有德還是需要用氣體擴散法來製備鈾238,用來製造鈈彈的反射殼。
於是林有德又下令研究氣體擴散法,一開始因為每年能從澳大利亞運來初步提純的鈾礦,所以進度還算不錯,現在海路被切斷,只能靠捷克的鈾礦區提供鈾原料,於是進度一下子就慢下來。
慢下來就算了,就在不久以前,費米的研究所向林有德報告,他們沒能從鈾裡面轟擊出94號元素(也就是鈈),不過通過轟擊把鈾炸成了鋇。林有德無語了,另一個時空的費米曾經搞過一次烏龍,他沒能把第一次轟擊鈾時產生的東西分離並且分析化學性質,所以以為那就是新的放射性元素,後來他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卻在獲獎當年慘遭打臉……
結果這個時空還要再走一次這個路線麼!不過這次費米靠著德國強有力的技術,完成了轟擊後產物的分離和分析——要知道,費米在另一個時空第一次轟擊鈾的時候是在義大利,義大利嘛……對吧!
林有德接到報告之後,仔細的回憶了一下,很確定鈈是通過轟擊鈾來發現的,鈈前面的93號元素也是這樣發現的——那東西叫什麼名字林有德忘球了。
想了半天,林有德覺得大概是自己這裡提供的實驗設備不夠好,應該給費米提供更好的回旋加速阿姆斯特朗炮——哦不,迴旋電磁加速器,而提供更好的加速器,就要靠德國的電磁學等等關聯學科的水平,以及精密部件的生產工藝。
於是林有德不得不感嘆,所有的科學發現和進步都是相輔相成的,新技術產生新工藝,新工藝催生新技術,一環扣一環,而且整個科學技術體系是密不可分的,各個領域互相影響互相交叉。各種遊戲中,科技樹是「樹狀」的,但在現實中,科技「樹」是網狀的,而且往往不把全部關聯的技術點完,就不能點你要的技術。
按林有德現在的理解,這鏈接每一項新技術之間那細細的「絲線」,就是他的近代科技史教授所說的「工藝」。
順帶一提,林有德經過這麼多波折,無比深刻的體會到,當年搞兩彈一星的那幫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