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支,各表一朵,我們這裡先說說負責白晉公路上游破襲戰的特務四連三個小隊。我們暫且將北面破襲的隊伍稱呼為北小隊,下游破襲小隊稱呼為南小隊。
北小隊帶隊指揮官是石樑。
跟隨孫義成從鼓山下來的最早十二人中,改變最大的人不是最聰明的李志江和年齡最小的趙志家,也不是少年老成的李同海和生性安分的劉二柱,而是和劉二柱性格差不多的石樑。
開始的時候石樑並沒有多大變化,改變是進入特種大隊之後發生的。身強力壯的石樑是以機槍手的身份進入特種大隊火力組的,一手就能端著一挺輕機槍進行比較精準點射的他,堪稱是移動的火力點。
隨著在特種大隊時間一長,石樑的優點就慢慢開始凸顯,過人的體能、精準的點射、山林里敏銳的嗅覺和超強的觀察判斷能力,讓他逐漸由一個接受指揮者向指揮者的角色轉變。
加上孫義成對最早期十二人的特別照顧和培養,石樑漸漸在特種大隊出人頭地,擔當起指揮官的角色。幾次實戰下來,石樑穩重、大膽、機變的性格完全被發掘出來,加上自身在各種技能方面的出色表現,逐漸獲得了特種大隊官兵的認可,最終成為了大隊最高指揮官。
八月九日中午,經過幾天的隱蔽行軍,北小隊離開了太岳山脈的禹王山,進入上黨盆地,來到了潞城和襄垣縣交界地帶一個叫文王山的小丘陵附近。
因為境內山多,山西的盆地很多,從北到南什麼大同盆地、析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等等,上黨盆地(後來又叫長治盆地)是山西東南的一個盆地。
該盆地介於太行山脈與太岳山脈之間,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為戰略要地,一向為兵家必爭之地,為歷代「建功立業」者所倚重。此地向來金戈鐵馬,烽煙不斷,素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說。
此階段,除了西面的黎城地區和大部分山區山地外,日軍已基本上驅逐了上黨盆地的盆地區域內的中國軍隊。包括國民黨軍國民黨第33軍團、93軍第10師、14軍83師等部隊,也全部躲進了太行山和太岳山裡面不敢出來。
北小隊在離開禹王山時,還能在一些村莊裡面看到老百姓,自進入盆地以後,沿途破敗的村莊裡就很少見到老百姓了,能見到的,也只是一些老人和小孩,所有的青壯勞力全部被鬼子抓到公路上修建據點去了。
老百姓沒有見到幾個,白晉公路上鬼子正修建的據點炮樓,以及在公路上來回奔跑巡邏的馬隊倒是看到不少。經過簡單思考,為了減少被鬼子發現的機會,石樑決定帶領部隊遠離公路,儘量藉助樹木小山的掩護,向北前進。
破襲白晉公路上游、最上游的鬼子據點,切斷公路的運輸能力,是北小隊的首要任務,眼前還在修建的據點炮樓,就讓鬼子花費財物吧它們建好,部隊返回時再順手摧毀就是了。現在打掉它們,不但會打草驚蛇,讓鬼子獲悉己方的目的,還會給後續的行動帶來麻煩。
到達文王山之後,石樑讓隊員們在山上尋找了一個隱秘處,將一部分炮彈和子彈藏了起來,作為回撤對付此地目標的裝備,也減輕隊員的負重,加快行軍速度。
傍晚時分,北小隊一百餘特種隊員就已經離開了盆地,進入了北面的太岳山區。進入山區之後,隊伍的行軍速度大減,天黑之時,石樑下令全隊休息,天亮再行動。
八月十七日下午三點多,經過近一周的行軍,北小隊離開太岳山脈進入了太原盆地的祁縣東觀鎮境內,這裡距離白晉公路的起點白圭鎮(村)只有一公里多,算是到了真正的地頭了。
到達目的地的石樑並沒有馬上開始行動,而是派出了幾個三人偵察小組,對周邊的情況做一個偵察了解,同時也讓其他隊員們休整一下。
負責偵察的隊員,有的身穿便衣化妝成普通老百姓,有的則乾脆扮成日軍士兵大模大樣地走在路上。由於所有隊員都會說日語,石樑並不擔心出去偵察的隊員有什麼意外或者危險。
晚上六點多,偵察的隊員們陸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