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沒有整治那些衛所的打算,但各衛所的雜造局張豐還是準備動一動,張豐看上了這些雜造局的工匠。
雜造局的任務主要是打造兵器,製作鎧甲,甚至有些工匠能製作火槍。上海機器製造局已經建成,正缺部分工匠,於是張豐決定,將各衛所的雜造局撤銷,工匠派往上海機器製造局。
太倉衛指揮使司。
雜造局內,一些工匠正在收拾東西,這些工匠很多都是世代相傳,爺爺輩是工匠,父親輩也是工匠,自己還是工匠。
明朝的工匠確實有幾把刷子,只是大多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張豐正是看中這一點,加之上海機器製造局還缺很大一部分工匠,於是一道命令,各衛所雜造局的工匠集體前往上海機器製造局。
「老李,是不是捨不得離開。」
「是啊,在這裡做了二十幾年,突然要離開了,心中真不是滋味。」
旁邊一名稍微年輕的工匠,不禁道:「這個破地方有什麼不舍的,我們累死累活,還要受工頭的壓迫和剝削,我早就想走了。」
「這個地方,我也不想呆了,聽說上海機器製造局比這裡好得多,且在那裡每天只做事五個時辰,每月能拿差不多二兩銀子,每月還休息四天呢。」
這麼一爆料,很多人就豎起了耳朵,也有人迫不及待的問起來,「真的嗎?不可能吧!」
「千真萬確,我有一個親戚在上海機器製造局呢,不會假。」
「真是這樣的啊!太好了,我們終於有出頭之日了。」
不少工匠一片喜色,收拾起東西來動作也快了很多,有人在大門口大喊,「走了,大家拿好東西,在碼頭上船,乘船去上海。」
「還有船坐,不用走路啊,太好了。」
長江邊,碼頭旁。
兩艘大船正停靠在這裡,這兩艘船和一般的船絕對不一樣,不但很大,而且沒有風帆,只有一根粗大煙囪,這是兩艘一千料蒸汽運輸船。
一些工匠,拖家帶口開始登船,登上這大運輸船,很多人一陣陣的驚奇,左看一看,右瞧一瞧。
「這船真大!」
「你們看,這粗大的管子起碼要兩、三個人才能抱過來,有好幾丈高!」
「聽說這是蒸汽動力運輸船,燒煤的,且還跑得飛快,兩天就能到上海呢。」
「……..」
眾工匠們,好奇的議論著,中午時分,工匠們全部上船,兩艘大船汽笛長鳴,然後緩緩的離開碼頭,駛向江心,順流而下,朝上海港行駛而去。
自從張豐召開大會之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張豐治下大部分衛所的工匠陸續抵達上海機器製造局,工匠的總人數上萬,趙左林經過挑選,選了數千人進入上海機器製造局,其餘的則進入各工廠做事,確實不合格的暫時在工地上充當民夫。
即使是做民夫,這些工匠們發現,相比自己以前在衛所雜造局也好很多,至少沒有壓迫,每天還管一頓飽飯,月底還能發近一兩銀子。
有了這些工匠的補充,加之自己之前招收的數千工匠,上海機器製造局的工匠達到一萬餘人,基本滿員,接下來就是各種培訓,磨合,然後開始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
工業在發展,軍隊的建設也並沒有任何的放鬆。
目前,第一批新兵數千人已經完成訓練,已經補充到各團,各營,第二批新兵數千人已經完成招兵工作,剛剛開始新兵訓練。
兩批新兵,合計大約一萬人左右,這還不夠,要達到滿編,還需要招幾千人,待第三批新兵訓練完成,分到各團,各營才算滿員。
這才僅僅是滿員,要形成戰鬥力,還需要繼續訓練,起碼還需要數個月的時間。
從心裏面講,張豐不希望近期發生戰事,因為自己的軍隊不但未滿編,且還是一幫新兵,肯定沒什麼戰鬥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張豐深知這一點,張豐知道,要形成戰鬥力,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然後就是最好在訓練得差不多的情況下,部隊去戰場上實戰一番,只有經過實戰才能形成真正強大的戰鬥力。
忙著軍隊訓練,忙著各種建設,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上海造船廠。
今天,張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