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坦克這種堪稱陸戰之王的重型裝備誕生之日起,其脆弱到如同紙糊一般的車體和炮塔穹甲便自始至終延續至今。
相比起可以抵禦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乃至現代反坦克導彈正面直射的厚重前裝甲,現役主戰坦克們那和二戰時期坦克幾乎相差無幾的脆弱穹甲基本上只有30-50毫米的勻質鋼裝甲防護。
如此單薄的裝甲別說是防禦大口徑穿甲彈和攻頂反坦克導彈了,即便是連發射穿甲彈的大口徑航空機炮都可以輕易將其擊穿,更不用提空優戰機從上而下發射空對地反坦克導彈亦或是航空火箭彈將其擊毀了。這也正是為什麼不論是多麼強悍的現代坦克在面對空襲攻擊時,總是裝甲防護形同虛設般脆弱不堪的真正原因。
如此這般設計自然不可能是因為設計師粗心大意或料想不到所致,只是因為現代主戰坦克們動輒就60噸起步的重量級噸位實在是沒有辦法再扛起更重的裝甲了。
在要保持高速機動性不變的情況下,60-70噸的戰鬥全重就已經是這個時代人類所能製造出的主戰坦克極限噸位。
而一旦超過了這個閾值,那些達到了80噸乃至90噸級別戰鬥全重的主戰坦克速度便會開始直線下降,從而失去機動性這一在現代戰爭中對裝甲載具而言至關重要的屬性。
所以究其根本,現代主戰坦克的60-70噸標配戰鬥全重設計並非是各國坦克設計師們一致商定亦或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現有發動機技術在火力、機動、防護這三條關乎到坦克實際戰鬥力的重要屬性之間所作出的最符合實際的相互平衡。
在坦克噸位已然被發動機功率限制到了一定已知數值的情況下,坦克設計師們自然會將有限的裝甲防護盡數分配到坦克最易遭受到敵方攻擊的正面裝甲。
從而使得坦克這種主要用於向正面之敵發起進攻的主戰兵器可以在其最需要的情況下獲得儘可能最優等的正面防護能力,以獲得更大的戰場生存性,提高實戰戰鬥力。
當有限的裝甲重量絕大多數都被分配到了坦克的正面防護時,同樣在巷戰中易受敵方反坦克步兵攻擊的坦克側裝甲便成了這所剩無幾裝甲重量的下一步分配加強對象。
在與正面裝甲相比仍顯脆弱,只能阻擋一些輕型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的主戰坦克側裝甲幾乎用掉了所有剩餘重量的裝甲資源之後,留給現代主戰坦克最不容易受到攻擊的穹甲位置的裝甲防護重量幾乎可以說是已經完全沒有。
在如此這般前提條件下,現代坦克設計師們的設計思路已經是非常顯而易見了。
左右都是抵擋不住現代反坦克武器的攻擊,車頂穹甲就算是給你鋪上300毫米等效勻質鋼裝甲也和30毫米的防護沒啥本質區別。
反正是最不容易受到攻擊的部位,倒不如捨棄那些食之無味的累贅穹甲重量換取減重後的額外機動性。至於實戰方面嘛,給你鋪上一層能抵擋重機槍和高爆槍榴彈的幾十毫米勻質鋼裝甲板就算很給你面子了,總比那些二戰時期的敞篷露天戰車要強得多不是?
自己不上戰場的坦克設計師們如是說道。
同樣是遵循著人類所留下的那些已經成熟的坦克設計思路影響,路西法麾下的智械裝甲師們的載具外形儘管一個比一個科幻特殊,但在裝甲防護方面正面>側面>穹甲的設計思路卻依舊未曾改變。
由於魔鬼坦克那高昂的造價和笨拙的體型並不適合於大規模裝備前線野戰裝甲部隊,路西法為自己的裝甲師配置的標準型主戰坦克是一種被稱之為「天蠍」,其外形頗似蝙蝠俠戰車,使用兩條履帶與車體中置炮塔這種傳統布局的量產型主戰坦克。
對比起戰前人類正規軍部隊所裝備的最後一代主戰坦克而言,天蠍坦克這種智械軍團裝備數量最為龐大的制式主戰坦克並不具備太多的技術先進性和科技優勢,為了能夠大規模生產並降低成本而做出的簡化使得這種智械坦克對比起其他高大上的智械裝備來說好像要遜色不少。
但毋庸置疑,即便天蠍坦克是路西法為了簡化生產和大規模裝備一線部隊而向武器性能做出一定妥協後的產物,但卻依舊可以憑藉著微乎其微的優勢力壓人類同時期主戰坦克一籌,得以在確保數量不是太過於劣勢的同時在武器質量方面繼續力壓人類正規軍,為當年的智
第227章 平定時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