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空間站屬於民用級別,能夠得到的信息相當有限。雲啟只能從這些信息中了解到,人類文明是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生化危機而滅絕。但是卻不知道這場生化危機的起因,也不知道為什麼人類文明會如此脆弱,區區一場生化危機就讓整個人類的文明圈徹底崩潰。
想到這裡,雲啟知道自己是非去地球一趟了不可了。作為人類文明的母星,自己肯定能夠找到某些答案。
除了這些以外,雲啟還還從空間站的中央電腦發現了一項有趣的技術。
在空間站的記錄中,這個世界的人類居然擁有一種被稱為星之道的航行技術。
依靠這種技術,他們可以通過特殊的探測儀器偵測到兩個星球之間的引力航道。
並通過一套特殊的引力切割設備來割裂空間,使得飛船能夠在星之道上以超光速飛行。
這種技術相當取巧,而且極為節省能源。
不過具體的原理和技術構成不可能存儲在一個民用空間站中。要想獲得這種太空航行的絕密技術,必須找到製造這種割裂引擎的製造廠商或者找到一艘完整的太空船才有可能。
不過詭異的是,如此偌大的空間站,居然沒有一艘飛船。似乎就像這些飛船全都提前離開了這個港口。
但是根據中央電腦的記錄,這個空間站在徹底封閉前,至少還有十多艘民用船隻還沒有來得及離開。為什麼現在一艘都不在了。
這個問題令人有些迷惑,是誰將這些飛船開走了?
不過很顯然,雲啟暫時是得不到答案了。
經過了一番整頓,軍團從空間站的內部倉庫中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和補給,將十艘補給艦裝的滿滿的。
同時為了繼續擴產艦隊的數量,軍團還製造了三艘大型船塢艦隨艦隊一起航行。
畢竟前往地球的旅途非常遙遠,能夠增強一些艦隊的實力總是個好事。所以雲啟特意命令工程團隊將這個空間站的港口進行整體分割,安裝上大推力的離子噴射引擎和重力控制系統,在加上一整套納米製造和維護裝置。就組合成了一艘移動船塢。
當然因為時間很趕,所以這些船塢的外形非常簡陋。大量裸露的線路就這樣大咧咧的暴露在外部,整個船塢就是一個裸露的露天工廠。
為了最大程度利用空間,這三艘船塢艦都沒有安置生態倉,所以根本無法承載人類。整個船塢都是依靠工程機器人來控制和運作。
這樣的好處就是,每首移動船塢都容納了一大三小四條戰艦生產線。能夠同時製造一艘大型戰列艦和三艘小型戰艦。
每一艘船塢艦超過了一點五公里的長度,三艘這種龐然大物加入艦隊,使得整個艦隊陣型立刻變得異常臃腫起來。
由於船塢艦體型太過龐大,其加速度異常緩慢,而且這些沒有武裝的太空飛船極為脆弱,這使得艦隊的加速度過程再度降低了一個檔次。
所以足足花了三天時間,整個艦隊才加速到了最高巡航速度,然後保持著這個巡航速度開始向地球方向前進。
按照伊歐娜的計算,整個艦隊需要航行近十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地球軌道。如此漫長的路途對於無限軍團來說算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長時間的航行會對戰艦的結構以及能源供給系統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對船上人員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而這還僅僅是太陽系內部的航行,如果脫離太陽系前往其他星系了,那時間動輒都是以百年來計算了!
所以這一刻,雲啟對於這個世界的超光速航行手段無比的渴望,依靠自己手頭現有的技術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探索星辰大海的目標。對於廣闊的宇宙來說,他需要更加快捷的移動手段!
旅行的時間是漫長而無味的。
雖然太空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但是長時間的一成不變的背景還是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不過還好的是,雲啟等人為整個艦隊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訓練和擴充計劃。讓所有人都有事可做。畢竟長時間的航行,如果沒有合理的安排工作和娛樂,人類的心理根本無法承受。這應該算是一門社會科學了。對於這方面知識完全空白的雲啟,完全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