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退!隨我衝殺!」
李鴻運大聲喊著,但那些潰散的兵卒卻根本沒人聽他的。
畢竟他現在的身份,也只是一個大頭兵而已,既無官職也無身份,誰會理他?
李鴻運很無語,這怎麼打?
要知道,就算是要復刻趙彬甫當時的操作,那也是要有條件的啊!
趙彬甫是在金軍籌劃渡河的時候趕到的,雖然時間也很急迫,但至少還有一定的準備時間。
他召集將領、犒賞軍隊、用慷慨激昂的陳詞來激勵將士們殊死抵抗,又組織了當地的民兵和群眾進行支援,提前布置好了整個牛渚嘰的防務,將岸上和水上的兵力進行了妥善的安排。
做好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這才能在金兵渡河的時候迎頭痛擊,取得這一戰的勝利。
可是李鴻運此時出現在戰場中,已經是瀕臨崩潰的局面,根本沒有時間去做這些準備工作。
更糟糕的是,他隱約感覺,這些金兵似乎有些不同。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牛渚嘰這一戰,其實並不完全是趙彬甫用兵如神的功勞。
趙彬甫作為一名文官,能指揮打贏這一仗,當然也說明了他有著絕佳的軍事才能,但不論如何,以不到兩萬的齊軍打贏高達五六十萬的金軍,這顯然已經無法簡單地用軍事才能來評判。
要知道,當時金軍的統帥,同時也是當時金國的皇帝完顏海陵,本身也並非庸碌之輩。
牛渚之戰能贏,除了趙彬甫力挽狂瀾的因素之外,還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不可忽視。
其一,是金軍的水軍實力並不強。
有一種說法是金軍一路勢如破竹,但來到長江邊上發現沒有可以渡河的船隻,於是倉促之間伐木造船;也有說法是金軍雖有戰船,但底平不穩,與齊軍水師相比有很大差距。
金軍不論是在水面上的戰船還是第一波登岸的士兵數量,都與齊軍有差距,第一波失利後,又被齊軍突襲燒了戰船,所以在戰場上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第二,是金軍當時內部矛盾重重。
完顏海陵雖然野心勃勃,但為人殘暴。在他率軍南下的同時,金國內部已經在醞釀推翻他的政變,可以說是後院起火。
而在南下的過程中,完顏海陵嚴令部下必須秋毫無犯,這確實爭取到了齊朝百姓的好感,讓他得以一路勢如破竹地取得巨大優勢;但也讓金軍中的貴族和許多將領士氣低落。
畢竟對於這些金軍來說,他們看不到滅齊之後一統天下的偉業,只知道他們打了勝仗卻不能像以前一樣燒殺搶掠,心中多有怨念。
所以,此時不僅是後院起火,金軍內部也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
如果完顏海陵當時能一舉突破長江,用一次次的大勝快速掃平齊朝的抵抗勢力,說不定他確實能完成自己的野心,然後再回師穩定金國內部的局勢。
但在牛渚嘰的一場大敗,讓這些矛盾全都上升到了明面,直接導致矛盾激化,完顏海陵被部下所殺,這次舉國之力的入侵最終以齊朝奇蹟般的獲勝而告終。
這些內容,李鴻運之前已經做過功課,畢竟這個時代有很多的大事件,而牛渚嘰一戰必然是繞不開的,極有可能被遊戲所採用。
但此時跟戰場上的情況一對比,李鴻運卻覺得很不對勁。
一方面是金軍的戰船完全不像是會吃虧的樣子,大且平穩,而且數量也很多,一下子就能將萬餘名金軍士兵送到對岸。
另一方面,這些金軍士兵的戰鬥意志似乎也很高漲,士氣並看不出低落,這也與李鴻運記憶中的史料記載不符。
金軍的戰力得到加強,而齊軍這裡硬是把扭轉乾坤的趙彬甫給搞沒了,此消彼長之下,已經讓這場戰鬥變成了一場必然會輸的戰鬥。
李鴻運也沒辦法,在這種混亂的戰場中,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
他找到了一名士兵扔下的勁弩,勉強射死了幾名金兵,隨後就被鋪天蓋地而來的更多敵人給吞沒了。
……
霧氣瀰漫,周圍的場景進入了定格狀態。
就在李鴻運以為自己挑戰副本光速失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