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海平正走在軍營之中,查看這些士兵們操練的情況。
使用各種武器的士兵各自在校場上站成方陣,演練這些武器的戰法。
這些武器的類別,以及具體的操練方式,當然也都是鄧將軍所規劃的。大部分都以鄧將軍後世練兵所用的招式為模板,同時針對金人的重騎兵,也做出了特定的安排。
畢竟鄧將軍的敵人主要是東夷賊寇和北蠻騎兵,那個年代已經很少遇到像鐵浮屠這樣的具裝重騎兵。
但鄧將軍之所以為一代軍事家,就是因為他最擅長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來變更訓練、戰鬥方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總是能找到最佳的破局之法。
例如,此時鄧將軍就讓趙海平著重加強了大斧、麻扎刀、盾牌、神臂弓等對騎兵利器的操練。
一列列士兵整齊地排成方陣,各自根據教頭喊出的口號,做出各種各樣的架勢。
而這些教頭則是在快速地糾正幾個不準確的動作之後,繼續喊出下一個口號,操練下一種架勢。
趙海平則是跟鄧元敬將軍一起,騎著戰馬不斷地在校場和軍營中行走、視察,確保整個訓練的流程都像規劃一樣被不折不扣地執行。
經過趙海平的不懈努力,目前的練兵,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選人。
從大量的冗兵之中,將那些適合當兵的、有戰鬥力的單獨挑選出來,統一進行訓練。而其他那些戰鬥力稍弱的或者不良習氣太重的,另外進行訓練,其中如果有人考核優秀,可以再提拔上來。
同時將選拔出來的這些人層層篩選,根據鄧將軍獨有的一套評判方式,重新將他們打散重組,讓那些更合適的人去做基層的軍官。
再由基層的軍官自己層層選人,組織起整個軍隊的架構。
按照鄧將軍的說法,之所以一定要這些基層軍官自己選人,不僅是為了加強這個戰鬥單元的凝聚力,也是讓這些基層軍官遇到問題時無法推諉。
畢竟人都是自己選的,那麼手下人犯錯,你一併受罰也就沒什麼可抗辯的了。
第二階段是分發行軍手冊到個個伍長、什長、隊長手中,讓他們將這些內容全都仔細地教給士兵,確保每一個士兵都能牢記。
這其中,主要是旗幟、樂器的操演之法。
例如,五方旗中每一種顏色對應的是哪個方位,不同造型的旗幟代表的是哪一級的將官,不同的旗幟號令代表著什麼意思;
又比如,鼓、鉦、嗩吶等各種不同的樂器在不同的情況下奏響分別是什麼意思。
這些內容,趙海平專門安排了一些人去各個軍營之中抽查,時間長了還背不上來的,就要受到責罰。而伍長、什長、隊長等基層軍官,如果手下人答不上來的太多,也要連帶受罰。
等大規模操練過幾次,確保大部分人都能準確無誤地根據鼓聲來採取相應行動的時候,才進入到練兵的第三階段。
而第三階段,就是操練具體的兵器了。
原本軍中訓練當然也是有這個環節的,只是在鄧將軍看來,卻頗多謬誤。
比如,長槍的練法。
之前的軍中槍棒教頭,基本上都是教的一些江湖槍法。
比如,雙手持槍的中段,而且招式中有許多閃轉騰挪、跳起來回身刺擊之類花里胡哨的動作。
這種打法,在江湖中單打獨鬥確實很有用處,一個用槍的好手,能讓尋常的七八個人都近不了身。
所謂的「二十年梨花槍,無敵於天下」就是這個意思。
江湖中的槍法自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生搬硬套到軍陣中,效果卻大打折扣。
兩軍搏殺,彼此都是密集陣型,一排排長槍刺過去,一排排長刀砍過來,雙方的士兵都靠得很近,根本沒有任何閃轉騰挪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槍比你的槍長一尺,我就能先刺中你,而你永遠刺不中我;
只要我能將刺這一個動作練到爐火純青,那麼任你閃轉騰挪,終究也還是會被亂槍捅死。
所以,鄧將軍也將這些武器的操練之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