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工具,特別是對於原始先民來說,更加重要。墨子閣 m.mozige.com
所以最後他們將這種藤蔓纏繞,瓜果大大小小連綿不斷的植物,視作如人類子孫不停地繁衍生生不息,也視為多子多福的一種吉祥象徵。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葫蘆這種瓜果亦被儒、釋、道所用,成為對平安幸福長壽嚮往的化身。
葫蘆瓶因其與「福祿」諧音,且器形象「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子孫萬代、大吉大利,福祿雙全。
明嘉靖、萬曆時期,由於皇帝崇尚道教,使得工藝美術品在裝飾上,都大多運用吉祥如意的紋飾。
從而明代晚期,成為陶瓷葫蘆瓶大放異彩的時期,其生產亦達到空前蓬勃的程度。
這一時期的品種多為青花和五彩,而在明代萬曆時期的沉船中,一般發現最多的還是青花葫蘆瓶。
現在國內館藏的葫蘆瓶共3件,而只是這一次出海,通過幾艘沉船的打撈,陳文哲發現的大大小小的葫蘆瓶,沒有一千件,也有八百件。
其中有釉里紅葫蘆,也有五彩葫蘆,最多的還是青花葫蘆。
此時他看到是明萬曆青花葫蘆,這種葫蘆的紋飾較為相似。
器型大小不一,圓唇,微敞口,長頸,束腰,圈足,呈上小下大葫蘆狀。
頸部繪畫青花蕉葉紋一周,上腹部以雙豎線分為六開光。
開光以青花花卉與博古紋相隔為飾,束腰處畫有一圈青花花卉紋,作為上下腹的分隔帶。
下腹部扇形開光,曲線形似波浪相互上下倒置對立。
開光內飾青花花卉紋,與暗八仙紋相隔。
青花發色幽藍,胎體厚實,線條流暢,設計精巧。
這樣的作品,不說其他,只要能夠保存好,不讓這些青花釉色脫落,到時候七八百件明清葫蘆瓶,一下子出現在一座展覽場館之內,那是一幅多麼震撼人心的場面?
可惜,海撈瓷的保養,還真不容易做。
脫鹽是基本,除垢是必須,初次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處理釉面失光的問題。
《最初進化》
海撈瓷的釉面,因為長期被海水浸泡,出現部分亞光現象,或者是斑點狀腐蝕。
不過,現在可以用一種溶液修復,也就是說浸泡後,可以恢復釉光。
當然,一般人肯定不知道這種溶液的配方,但是陳文哲知道。
只要見過的古董多一些,甚至只要是多逛幾次博物館,用這種方法修復過的瓷器,你就肯定看過。
別人看過,也就是看一眼,並不知道看到了什麼。
可陳文哲不一樣,他原來看過,而現在就可以通過隋侯之珠查看一些細節。
比如修復瓷器的手法,這裡面就有恢復亞光的方法,其內就有這種溶液的配方。
如果是原來,這種配方對於陳文哲來說,可有可無。
而現在就不同了,因為他手中有著太多的海撈瓷。
這麼多明清時期的精品海撈瓷,如果不好好的修復一下,那不是太可惜了?
只不過,修復這麼多海撈瓷,肯定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瓷器沉入海底後,海底生物在瓷器上必然經過附著、生存、死亡的過程。
之後,隨瓷器一起經受海流衝擊,最終被泥沙掩埋。
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來的海底生物殘留體,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這些殘留體,看上去「干」「老」,近期才」喬遷新居」的海底生物遺存基本沒有。
經過上百年時間,能在瓷器上「寄生」下來的海底生物殘留體,已完全鈣化。
有的已成化石狀,沒有新鮮感。
扳開個別海底生物殘留體觀察,會發現里外鈣化程度相同,色澤基本一致,嗅之無異味,且基本沒有銳角及特別突出的部位。
但也有特殊的情況,有些瓷器,由於剛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縫隙中,受海流、泥沙衝擊影響較小。
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類,還能在瓷器上長成一定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