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識的很少,主要以數字為主。
即在器物底部,刻一至十的數據。
數目字的確切用意是,即數目字越小,器物越大。
就是說刻「一」字是同類器物中最高或口徑最大的。
刻「一十一」字,是最低或口徑最小的。
其款識常見於洗、盤、碗、爐蹲等器物底部。
這種數碼款識,在宋瓷中獨具特色。
刻數字款的器物,有一件宋鈞窯葵式三足洗。
這隻三足洗葵口折沿,腹分六瓣,底支撐三個如意形足。
外壁玫瑰紫釉,色彩絢麗,底芝麻醬釉,底刻有「六」字。
鈞窯器還有底刻「奉華」、「重華宮芝蘭室用」、「重華宮漱芳齋用」等款識。
如博物館藏宋鈞窯天青葵花式盆托,刻「重華宮芝蘭室用」款字。
宋鈞窯天藍海棠式水仙盆,器底刻「重華宮漱芳齋用」款字。
這些瓷器,都是專供宋內府使用。
在款識這一方面,鈞瓷跟汝瓷其實相差不大。
畢竟這兩者,最繁盛時期都是在北宋,也都是北宋官窯。
這麼著名的兩個窯口生產的瓷器,相同之處不說區別也有。
有時,很多藏友會說「鈞汝不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首先我們知道,鈞瓷和汝瓷都屬於宋代的五大名瓷。
當時從釉色上,很難區別二者的不同。
禹州是「鈞瓷之都」,汝州是「汝瓷之鄉」。
兩地一山之隔,在歷史上工匠們有經常溝通、相互學習的情況,技術方面也有借鑑。
很多人對鈞瓷的「天藍、天青、月白」單色釉色與汝瓷比起來,都有疑問。
表面上可以理解,但實質上我們需要弄明白。
鈞瓷和汝瓷有幾點區別,首先是釉料成分的不同。
鈞瓷釉料的氧化矽和氧化鋁含量比較高,本質比較硬,燒成後玻璃感極強;
包括氧化銅、氧化磷它們的比例和作用,都是較有特殊的。
而汝瓷的原料氧化鈣、氧化鐵、氧化鎂所占比例比較高,但是氧化矽卻占比例較低。
這樣一來,就首先確定了二者本質上的較大差別。
其次,施釉也不一樣。
鈞瓷胎體較厚重,施釉也比較厚,這也是為了滿足釉色變化的緣故。
汝瓷則不然,釉層比較薄,胎體也較輕,釉面有輕微顯露的自然紋路現象。
第三是燒制溫度不同,由於鈞瓷屬於質硬瓷種,燒制溫度都在1300°c左右。
而汝瓷則不是,這與汝瓷胚體的用料和技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