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以靜襯動,相互呼應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以靜襯動,相互呼應

    通過比較以上這些裝飾工藝多樣,且體型大小不一的瓷繡墩,能夠簡要了解一些明晚期和清代各時期,瓷製繡墩在造型上的不同。樂筆趣 m.lebiqu.com

    明晚期瓷繡墩的頂面,多不同程度的向上凸起。

    而清代的墩面,則平坦或稍內凹;

    明晚期的瓷繡墩體型修長,線條柔美。

    到清早期則多顯精緻典雅、靈秀小巧。

    發展到清中晚期,開始變的體型高大、敦實厚重,線條也硬朗起來。

    這些精美的瓷製繡墩,它們既具實用性,又兼有觀賞性、裝飾性,是明清時期制瓷技藝與坐具文化完美交融的體現。

    在木器當中,繡墩只是其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項。

    只不過,這可是常用之物,仔細研究一下,弄出一些,不管是瓷墩、還是木質的繡墩,都是可以增加一些生活情趣的。

    特別是瓷器當中的瓷墩,這個原來陳文哲還真沒有見過,也從來沒有想到過。

    而只要是他見過,或者是看過的瓷器,陳文哲就沒有不會做的。

    現在既然遇到了一種沒見過的,還沒做過的,他自然是有點見獵心喜。

    「仿製瓷墩是首選,之後自己在創作!」

    很快,陳文哲就回到了大海市,並且來到了他新開的一家工廠。

    這裡是一家木器工廠,在這裡也有一些小型瓷窯,畢竟這家工廠是按照他的要求建設的。

    當然,這裡不止是有瓷窯,裡面還有一座小型的鑄造廠,這是為了鑄造銅器準備的。

    現在這裡已經收集到大批珍貴硬木和樹根,其他的奇石、珍貴石材也購買一大批。

    當然,這些製作起來需要從頭學起,所以陳文哲打算先做一批瓷墩,之後再玩木雕,最後是石刻和銅器。

    瓷墩,可以簡略地表述為瓷製的凳子,為古人的起居用具,又名涼凳。

    由於它多為鼓形,也有鼓凳和瓷鼓之稱。


    現在我們在古裝影視片裡可得一見,一般是位於大家小姐的身下,精緻而又典雅。

    若是出現在皇宮之中,其品相則更是精妙獨到。

    瓷墩是我國人在實際生活中,根據需要而獨創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器物。

    最初人們的生活中,並沒有凳和椅這種用具,而是以地為席,最多是墊些蒲草、加塊獸皮之類。

    後來,也許是為了把脊梁骨挺得更直一些,倔強的人們便用泥巴塑成凳狀,以火燒煉,從而成就了瓷墩。

    再繪上些情趣圖案,便使之實用與觀賞兩者兼得。

    從古至今,人們總是力爭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適。

    即使是坐著,也是從地到凳,從凳到椅,從椅到沙發,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日趨周到。

    考古發掘發現了宋代綠釉鼓型墩的殘片,裝飾有鼓釘,顏色鮮明,證明了宋代時瓷鼓墩的存在。

    據說早在隋朝,就已經有了瓷墩,名為青釉小瓷墩。

    那應該是公元600年前後的事,與今天隔得屬實夠遠。

    如此演進至宋、元兩朝,瓷墩的花色品種逐漸增多。

    到明朝嘉慶、萬曆年間,已是瓷墩的繁盛期,無論款型還是裝飾,均已達到一定高度。

    而清朝時期,則又將其繼續推進,造就了瓷墩雖後的一個輝煌高峰。

    明清兩代的瓷墩有一個顯著區別,明代墩面普遍隆起,而清代多系平面。

    這區別來得有點突兀,下知隆起的墩面坐起來是否舒適。

    後人還有以墩面性狀為清瓷墩代瓷墩斷代者,認為康熙朝瓷墩為拱面,雍正朝瓷墩為凹面,乾隆朝瓷墩為平面。

    確切與否,眾說紛紜。

    不管有什麼區別,反正明清時期瓷製繡墩較為流行,生產窯口眾多,生產量較大是肯定的。

    現存的瓷繡墩也多為明清時期,宋元少見。

    明清時期瓷墩迅速普及,但清末之後瓷繡墩的數量又迅速減少。

    繡墩的發展演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



  
瘋神狂想推薦:  超級生物探測器  大隱  都市藏真  重返80:從黃大仙開始致富  宇宙最強礦工  
隨機推薦:  西門仙族  逆天宰道  我的酒壺能修仙  呂布的遊戲  做局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360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