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偷了。
重新來到市區,陳文哲這一次就有目的的多了。
陽洛也是上千年的古城,這裡自然是不缺各種古老建築的。
石雕有,木雕也有,不過大多是一些民間的木雕人物。
民間木雕人物造像,多為保佑家庭平安、興旺、多子、多福、長壽、聚財等而制。
雖帶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色彩,但卻是當時民眾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反映。
當然,這些東西也是研究當時社會民俗生活、宗教信仰和木雕藝術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民俗文物。
只不過,陳文哲看到的肯定是一些仿品。
看不到真東西,肯定是沒有找到對的地方。
陳文哲知道陽洛城中肯定有古建築,而古建築之中,肯定就不缺石雕、木雕、磚雕作品。
果然,在他看到一座大房子之時,首先看到的是門口的石雕,再就是牆上的磚雕。
而透過大門,看到的肯定是木雕。
「這是潞澤會館?聽說裡面的木雕不少。」
看著門口的牌匾,陳文哲想起這是什麼地方。
潞澤會館始建於1744年,集中雕刻的木雕實屬罕見,歷經戰亂保存至今堪稱奇蹟。
潞澤會館木雕,主要集中在雀替和額枋,題材豐富。
從畫幅看有八仙祝壽、農耕漁獵、吉祥花鳥、龍馬等瑞獸。
植物種類主要有牡丹、葡萄、荷花等。
獸類主要有龍、狻猊、鹿、馬等。
如果是外行,也就看個熱鬧,畫面的名稱基本都不會知道。
當然,動物的不同姿態,有什麼涵義也不知道。
比如有一幅四腳朝天的馬,背景是牡丹;
龍和狻猊都有不同類型,長相、動作也不盡相同。
這些東西網上也查不到,也沒地方去學,所以陳文哲的回溯技能就格外重要。
因為通過回溯,他可以看到整棟建築的建設過程。
這個時期,這裡的一切秘密,也就對他開放了,他知道所有木雕、石刻,都是什麼名字,都有什麼寓意,更是清楚這些都是什麼作品。
比如叫熟悉的木雕有狻猊,這個是神獸,鎮宅,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早就是葡萄和松鼠,是果實纍纍的意思,代表多子多福。
古老會館的額枋上的漁樵耕讀圖,漁夫、樵夫和耕牛還算完整,但是讀書人的腦袋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