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上市的那203家企業,如果是放在新交所市場這邊,基本上90以上都過不了。
但看這增速態勢,2020年有可能會超過新交所市場的上市數量。
按道理講,現在的a股市場跟五年前是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新交所市場的出現讓大a變成了「一股兩制」這般全球獨具特色的資本市場,而且股民們也基本都轉戰新交所市場。
憑什麼隔壁兩市還能ipo成功募資這麼多的公司,憑什麼能夠上市闖關成功?正常情況是不可能的呀。
答案是:基金。
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如今時間已經來到了2020年這個節點,大a的16億散戶股民其實已經沒什麼人到隔壁兩市打新股了。
但依然有那麼多的公司依然能夠ipo首發募資成功,原因就是眾多公私募機構參與的結果。
換句話說,是數億基民在為這些公司提供融資和流動性。
主要是最近三年來新發的一些主動混合型基金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基金經理將一部分倉位資金投資新交所市場,另一部分倉位資金去隔壁兩市申購新股。
配置新交所市場的股票,主要是從新證50指數成分股中篩選,通過配置新交所市場的股票帶來的上漲覆蓋隔壁打新之後的跌幅虧損,對沖一下之後基金整體還能漲不少。
但這些混合型基金無一例外全都大幅跑輸新證50指數,絕大多數這類基金全年累計淨值收益都不超過15,要知道新證50指數大盤的全年漲幅都達到了47之多。
其中的30的漲幅收益跑哪去了?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接盤隔壁兩市的新股了嘛,這些新股上市之後基本都是跌跌不休,在這裡埋單了嘛。
很多基民都不知道他們但凡去買個新證50指數etf聯接ac這類被動型指數基金,年收益率能有45,買了10萬能賺45萬。
但是買了這些所謂的主動型混合基金,年收益率只有15,買10萬隻能賺15萬,直接少賺了3萬,但承擔的風險非但沒對應的跟著減少,反而還增加了。
而少賺的那3萬就是被基金經理去打新之後虧掉了,其實就是被間接收割走了,因為隔壁那些新股真敢漫天估值,實際上價值最多2元股敢在發行時定價到20元股、50元股,甚至是100元股。
結果便是這些公司的股價在上市之日即巔峰,之後就是無盡的下跌趨勢,少賺了的那3萬就是這樣沒了的。
其實這些年來,已經逐漸有不少的基民發現了這裡面的貓膩,不再去買所謂的主動混合型基金,要麼就去開個戶直接買新證50etf或者買新證50etf聯接ac這類被動型指數基金。
不過這話又要說回來,儘管有越來越多的基民發現了苗頭不對,但是架不住基民的規模太龐大了,比股民大了好幾倍啊,大a目前的股民數量是165億左右,但是基民數量達到了驚人的6億之巨。
如此龐大的基數規模擺著的,總會有基民處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裡面,而且實際數量其實很龐大。
處在自己信息繭房裡的基民並不知道外面的風景,甚至有很多基金小白覺得基金比股票更安全,風險更低,甚至分不清什麼是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這些基民看到一年有15的收益,甚至覺得非常滿足了,比存銀行吃利息的收益大多了。
正因為如此,隔壁還能哐哐發新股發的出去,因為有很多處於自己信息繭房裡的基民樂此不彼的掏錢申購,還對這樣的收益很滿足。
那些主動混合型基金都會拿出40左右的倉位配置新交所市場的資產標的,讓基金總體上能夠盈利,這樣才能讓這些基民不斷加倉申購。
此刻的方鴻冷笑一聲:「這幫人遲早要把這個行業搞死搞殘搞臭」
不出三年這幫人自己就會把自己玩死,因為處在信息繭房裡面的基民不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在這個短視頻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擱那擺著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出信息繭房的基民只會越來越多。
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承擔了同樣的風險,卻少賺了那麼多的時候,自然就會拋棄那些所謂的主動型混合基金,轉頭去
第1538章【今年的成績單方鴻甚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