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的觀眾,也被這首詩給直接的震撼了。
在華夏的漢人傳統中,自古以來都比較重視文字,對於曲沒有那麼重視。
凡井水處,必能歌柳詞。
可是柳三變有那麼多的詞流傳下來,那些曲卻沒有流傳下來。
不說這些勾欄瓦肆唱的小曲,就連十大名曲的原始曲譜也大都失傳。
失傳的原因自然與不受重視有極大的關係。
華國人在自小的審美系統訓練下,相比旋律,對文字要敏感的多。
場上很多的觀眾,看著屏幕上的歌詞,或許不能直接明白這首歌的具體含義,不能分析個頭頭是道。
但是,他們也完全能從那語句中,朦朦朧朧感受到林軒表達的意思,都是感到精神一震,瞪大了眼睛。
彈幕上,網友們也紛紛發表評論。
「這……似乎是一首現代詩!」
「我直接說不出來個一二三,但是感覺內涵很深刻。」
「這個文字功底,太強了吧。」
「咱都是自小學語文的,文字好不好,還是有個直觀感受的,我感覺碉堡了。」
「……」
眾人有如此反應不為過,這首《回答》是上個世界朦朧詩的代表作。
上輩子的80年代是屬於詩歌的年代,全國有多少人寫詩根本無法統計,用具誇張的話來說,一個磚頭從天上掉下來就能砸倒幾個詩人,可見其盛況。
那麼多的詩歌當中,這首《回答》能夠成為朦朧詩壓卷第一篇,可見其地位和傑出程度。
朦朧詩有破壞式抒情的特點,這首詩給一種冰冷之極的燃燒的感覺,冷峻而熱烈,如同一根鋼釘般扎入了人心中。
小號聲響了起來,鏗鏘有力的鼓點帶來強烈的節奏感,小提琴、大提琴能夠營造悲傷的氛圍。
諸多樂器的聲音比之前更加響亮了一些,疊加在一起,讓人心潮澎湃。
林軒的聲音變得堅定起來,用富有力量和節奏感的聲音道: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背影
為了在判決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了的聲音】
詩歌的前兩個小節,先是描述了那暴力荒謬的世界,然後對它提出質疑,到了第三個小節,林軒則將自己放在一個「拯救者」的位置上,充滿了對個人的覺悟和責任的擔當。
林軒站在舞台上,眉眼中帶著絲絲桀驁,仿佛一個孤身戰鬥的鬥士!
樂器的聲音更加激昂,小號聲帶來令人振奮的聲音,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林軒的深吸一口氣聲音前所未有的高昂,發出了有力的吶喊: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就把我算作那第一千零一名!】
這一小節詩,一下子展現出了無畏挑戰的勇氣。
縱使前方屍骨成山又怎麼樣?!
就算是飛蛾撲火又怎樣?!
就把我算作那一千零一名!
林軒的聲音中充斥著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帶著一種飛蛾撲火的無畏精神。
在場的觀眾全部打了個激靈,連呼吸都變得細微,被詩句中的無畏和悲壯所打動,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拳頭,感到渾身熱血沸騰,這一句句詩句直接扎到了他們心裡。
秦楚看著一身黑衣站在舞台上發出振聾發聵吶喊的林軒,他這把年紀的人,已經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但看到林軒一字一頓,抑揚頓挫的吶喊出「我!不!相!信!」這四個字時,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