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剖析內心

    測試廣告1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有一個很悲觀的現實,那就是很多人在成年後內心所痛苦的真正原因,都是受到小時候家庭的影響。讀爸爸 www.dubaba.cc

    簡單的說,一個童年不斷被控制打壓天性的孩子,成年後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風險,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十四倍。

    童年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患上討好型人格,或者表演型人格障礙。

    李安純現在就是這樣的問題,表演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目前不涉及詳細的分類,包含癔症型及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礙。女性較多見。

    這種人格障礙以人格的過分感情化,以誇張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為主要特徵。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礙的人在行為舉止上常帶有挑逗性,以此展現其自信,並且十分關注自己的外表。

    以自我表演,過分的做作和誇張的行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賴性特別強,自我放任,不為他人考慮,表現高度自我中心,這類人情緒外露,表情豐富,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嬌柔做作,易發脾氣,情緒多變且易受暗示,極端情緒化,易激動。不習慣於邏輯思維,言語舉止和行為顯得天真幼稚。

    李安純的表演型人格障礙,並不是太嚴重。但其「傲嬌」的表現,其實就是一種內心的潛意識反抗。

    簡淵和李安純剛認識的時候,對李安純的印象不能說好,只能說一般。而且那時候李安純的脾氣比現在還差,嘴巴還很毒,刁蠻不講理。

    童年的記憶所造成的邊緣化,讓她現在極度渴望成為人群的關注點。所以李安純選擇了當明星的這條路。

    但是這段時間,很明顯李安純已經有了非常好的改變。原本性格里刁蠻的部分已經消失,只剩下一點點的傲嬌。

    好在,李安純的表演型人格障礙沒有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而說到病入膏肓,簡淵倒是有另一個懷疑對象,那就是微微。

    在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諸多特徵中,有一條是以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種花招使人就範,如任性、強求、說謊欺騙、獻殷勤、謅媚,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人際關係膚淺,表面上溫暖、聰明、令人心動,實際上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很顯然,李安純還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因為李安純在自愛這方面,還是堅守的很嚴苛,這在夢境裡看到李安純拒絕潛規則的部分可以體現。

    而微微就完全符合了。微微這個女孩,目前來說就像是一個人類負面情緒的究極病體,這也是簡淵一直和微微接觸的原因之一。微微的心理狀態,還有形成原因讓簡淵有些好奇。

    表演型人格其實就像是一個生活中的戲精,因為這樣的人其實永遠在一種演戲的狀態中,一次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

    這類人比較喜歡表現自己,而且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唱說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這是天生的模仿者、表演家,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誇張的行為引人注意。

    而且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可以把想像當成現實,當缺乏足夠的現實刺激時便利用幻想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感用事,情感豐富,熱情有餘,而穩定不足。情感變化無常,容易失衡。對於輕微的刺激,可有情緒激動的反應,大驚小怪。高度的自我為中心。喜歡別人注意和誇獎。


    除此之外,還有性心理發育的不成熟,表現為性冷淡或性過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展現過分嬌羞的感覺,誘惑他人而不自覺。所以這樣的人會痴迷於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關係。

    綜上所述,回看李安純的情況。

    很顯然,李安純表演型人格障礙雖然本來並不嚴重,又有簡淵的幫助,正在逐漸回歸到可控階段。可是同樣顯然的是,李安純還沒有完全擺脫童年的負面影響。因為李安純身上的問題很複雜,不僅僅是表演型人格障礙這一種。

    有一個很扎心的現實,其實大多數人的內心,都經歷過這種表演型人格的誘發階段,並且都成年後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

    比如

    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童年經歷中,有沒有被家裡人從小灌輸「家裡窮所以別惹事」、「能忍就忍」、「賺錢不容易能省就絕不花錢」這些思想。

    被從小灌輸這種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和同齡人是真的不一樣的。

    這樣的孩子容易陷入自卑,容易焦慮,甚至變得沒主見,變成付出型人格。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多想。喜歡一個人在沒有人的地方待著,哪怕什麼都不做。獨立早,愛操心,不喜歡表達,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而且這樣的人不懂拒絕,比如在日後的生活工作中,遭遇了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敢直面提出質疑。

    結賬時發現價格不對,但是不敢問,只能默默承受

    ,最多就是想以後再也不來了。或者承受了過多的工作量,也不知道怎麼提出,只能在過後暗自懊惱在自己當時的軟弱。

    特別是,當別人對你稍微好一點,哪怕是一點點的小事,就恨不得掏心掏肺。不喜歡有虧欠感。更喜歡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這樣造成兩個極端,一種是自己賺的錢,花了也會有負罪感。另一種是自己賺的錢,賺到就要馬上花掉,彌補小時候的缺憾感。

    這就是最可悲的地方,人的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僅僅是源於兒時的缺憾感。

    簡淵曾經覺得這一類應該是小眾,但實際上他在生活中卻看到了太多這樣的人。

    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話是「你要懂點事」、「你要努力」、「你要好好學習」、「你要早點結婚」,甚至最多的是「你是哥哥/姐姐,所以要讓著弟弟/妹妹,他們小,不懂事。」

    但是很少能聽到「你要開心」。

    中式家庭的常態,就是如此。超強的控制欲,把「打擊信心」當成「激將法」進行無限制的使用。有的孩子試圖和父母進行真誠的交流,都會用一個「你懂什麼?這是為你好」來蠻橫的遏制。

    絕大多數的社交恐懼症,其實也是有兒時的影響。你不是不想表達,是難以表達。甚至連帶著變成了一個怕惹事、怕擔事、做事顧慮太多的人。

    甚至內心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東西。當美好降臨在自己身上的時刻,會恐慌,會患得患失。甚至會自我懷疑,覺得自己留不住。特別是在感情里,很多人會因為愛情而陷入自卑中,而這種自卑恰恰是日後分開的原因。

    這樣小心翼翼活著的人,居然比比皆是。因為這,



208.剖析內心  
噴火萌推薦:  心動救星  重啟全盛時代  最紀錄片  最強躺贏  
隨機推薦:  跨界修真者  陳東王楠楠  鄉村小術士  於是我去了斗羅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真是心理醫生"
360搜"我真是心理醫生"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