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
天蒙蒙亮的時候,許多人打著哈欠,打算醒醒便開始繁忙的一天。
忽見天邊出現彗星,拉著長長的火光,劃破了仍舊黑暗的天際……
「星變了!星變了!」
恰逢大朝,皇帝趙佶起的也很早,但沒等入殿,無數大臣湧出來,慌張的指著天空對皇帝警示。
趙佶平時總體沒心沒肺的,但崇尚於道學自來較為迷信是特點,便也相當驚恐的仰頭看。
是時候了。
素來猥瑣的新貴劉逵現為副相,不太喜歡這種屈居蔡京陰影下的感覺。
形式上老蔡已經涼了,只因皇帝為人溫和講義氣,沒捅破,想拖著不辦或等著蔡京自己請辭。
考慮到這些,劉逵覺得倒蔡京的時機成熟了。
劉逵清楚自己初來乍到,不論是基礎還是資歷,或者是名聲,都不足以扛大旗。但是自己的前程幾乎是蔡京給的,這就是尷尬的師生情面,屈居在老蔡下面的時候毫無存在感甚至自卑,都不太敢發言說話。
於是劉逵覺得,未必要自己升職,只需換個宰相,這些尷尬情緒就自然消除了,甚至還能一定程度分庭抗禮。
想定,劉逵掐指一算的模樣瞎掰:「官家明見,此乃天兆,雖不足以談凶吉,但預示著我凡間在某些事務上出現隱患,需糾正。臣中書侍郎劉逵謹諫,請官家自查自糾。」
張商英眯著眼睛不說話,主要是理論上劉逵這廝也不算瞎說,有毛病的政策多了去,依照我朝慣例請皇帝自糾警醒,也是常規操作。
吳居厚也眯起眼睛,預感到劉逵是想反咬蔡京,考慮到蔡京的確該下去,吳居厚就不噴劉逵了,暫時靜觀其變,想看看皇帝反應。
趙佶見其他人沉默,覺得他們認可了劉逵理論。
並且劉逵的理論和趙佶本身的心思貼合,就此趙佶顯得相當驚恐,相當敬畏鬼神的樣子,驚異不定,開始想許多問題。
事實上關於政策國事等等,趙佶就不知道幾件,印象中總體是「形勢一派大好而不是小好,都是仁政」。
唯一讓趙佶認為不好的是惹毛遼國的事,導致外交關係一定程度緊張。
既然現在上天預警,肯定不是小事,到我皇帝這個層面需要自糾的問題,無疑只會是重大國策。那麼想來想去,最近這陣子最大的事件,最可能和星變預警有關的,只能是以蔡相公為核心的對遼強硬態度。
趙佶非常恐遼,便下意識老往這方面去想:我朝平穩著呢,唯一能威脅大宋江山的,當然是兇猛的遼國!
由此為起點,趙佶又多愁善感的想到了趙挺之當時的諫言,全是關於蔡京的壞話。
當時基於性格又礙於面子,趙佶不願意聽,現在想來,老趙好人啊,肱骨之臣,敢說話又有骨氣,放著高職不做辭官回老家。他趙挺之畢竟是姓趙的,用心是真的,是良苦的……
七月三日天下震驚!
大宋皇帝趙佶在百官陪同下,於宗廟拜祭「請信」,並昭告天下稱:獲得祖宗指引啟發,獲知天機,蔡京年老辛苦,其政策方向不適合於當下之天機,基於避嫌保國運之考慮,免去蔡京門下侍郎之任用,加進開符儀同三司、中太一宮使閒居修養。
另:劉逵因指引天機需避嫌政務,暫免中書侍郎,改任同知樞密院事。
趙挺之復出,帶特進銜出任中書侍郎。
至此局勢明朗化,幾月前小道消息和地攤文學的預判成為現實,這也預示著,關鍵國策上的重大轉向……
七月十七日聖旨到達海軍:
海軍建設發展之快,已不適配縣級架構,基於過大的經濟總量和日趨複雜的海事環境考慮,特許大宋皇家海軍擴軍至一廂。
原蘇州與海軍合併,同上州,仍為行政區海軍。
另,撤銷上海務,其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