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去庇護李成梁,顯然是愚蠢的行為。 這傢伙做了太多膽大包天的事情,加之不知道收斂,哪怕唐黨內部也有人對李成梁有意見。
保皇黨選他作為突破口,其實是深思熟慮,很有見地的。
申時行經過短暫盤算,就知道用尋常手段,即便保下了李成梁,也會影響唐黨的聲望,得不償失。
他乾脆反其道而行之,等到保皇黨把聲勢造起來,把招數用老,他才動反擊。保皇黨想用李成梁鏈接唐毅,進而推翻新政,申時行則是乾脆把新政獲利的人都卷進來。
李成梁是錯的,要糾正錯誤,就要退還土地,就要賠禮道歉,就要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
這下子可好玩了,原本沉默的人再也坐不住了。
開什麼玩笑,這些年大傢伙誰沒有從殖民擴張中獲利?
就拿遼東來說,每年向朝廷進獻十萬兩黃金。
靠著這一筆黃金,大明儲蓄銀行才能順利行大明金元。如今大明已經初步建立起三層貨幣體系。
最底層的是銅圓,靠著呂宋的銅礦支持,中間就是銀元,主要是貿易盈餘,還有倭國的白銀,至於最頂層,是金元,基本上就是遼東黃金再撐著。
遼東關係重大,涉及到貨幣安全。十幾年前,西班牙制裁,造成大明白銀短缺,直接使得晉商土崩瓦解。
慘重的教訓,殷鑑不遠。誰也不是傻瓜,一旦動了李成梁,動了對外的殖民的國策,造成貨幣動盪,誰能承擔責任?
哪怕對李成梁有意見的人一琢磨,孰重孰輕,也是分的明白的。
很快一股強大的挺李的力量出現了,他們利用報紙輿論,徹底展開反擊。他們痛批某些朝臣一味空談,不了解遼東的情況,竟然將女真視作自己人,為了蠻夷出頭,欺負自己的將軍,簡直讓人寒心,是在自廢武功,毀掉大明的萬里長城。
甚至有人說這是大明版的風波遺恨,好傢夥,直接被李成梁說成了大明版的岳飛,那害李成梁的,不就是秦檜嗎?
「豈有此理!」
許國暴跳如雷,王家屏唉聲嘆氣,呂調陽也無精打采,他們籌劃了許久,好容易出的致命一擊。
就算動不了唐毅,也能削弱唐黨的聲勢。
哪知道前一半很順利,結果在制勝的關鍵時刻,讓人家徹底翻過來了。現在很多從變法收益的人猛然驚覺,原來一旦讓保皇黨上台,改變國策,他們的利益就會收到嚴重衝擊。這些人仿佛從睡夢中醒來,立刻評估唐毅離開之後,可能產生的影響。
大家算來算去,越驚恐。
他們現保皇黨幾乎反對唐毅的所有主張,新政該何去何從?所有人都失去了方向,變得迷茫起來。
甚至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唐毅繼續留任,千萬不要辭去輔之職。
「我一定會按時辭官!」
唐毅面對著所有的知縣,認真說道:「從嘉靖年間算起,前後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唐某深知戀棧不去,貪圖權位,會帶來多少嚴重的後果!隆慶變法以來,改的東西很多,而最關鍵的就是吏治。吏治改革的核心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官吏的培養、考核、升遷、一直到致仕退休,都要有嚴格的規程,能者上,庸者下,保證選拔的人才能夠真正負擔責任。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做事,而有幸扛起重擔的人,也要知道進退。長時間處在高位,與底層隔絕,不懂老百姓想什麼,不知道天下情況的變化,就難免會出錯誤。從隆慶二年入閣,十幾年的光陰,該做的事情,我都已經做了,有些已經完成了,有些正在關鍵時刻,還有很多剛剛開了個頭兒。」
「隆慶新政,並非是唐某一個人的,而是集合了無數人的心血,未來的朝堂,也絕非某一個人的,而是所有官吏百姓的。你們每一個人肩上都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有人說知縣是芝麻官,當年我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知縣,這個官職可不小,治下幾萬,十幾萬的百姓,無人不仰望,他們的福禍就系在青天大老爺的一念之間。」
「你們做官,要先對得起治下的百姓,要對議政會議保持足夠的尊重,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議政會議來自民間,他們是民意的體現,只有引導遵循民意,把百姓的福祉裝在心頭,才能做好父母官。」
「大明朝很大,
第1117章華麗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