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攝政王!」
「起來吧,都說說如何攻下潼關。」
「攝政王,我們已經占下蒲坂津,隨時可發兵西安。攻不攻潼關已不重要了,那是堅城雄關,強攻則白白損失兵力。不如直取西安,潼關守軍若來支援,正好引他們出來,殲滅守軍,潼關自破……」
多爾袞直接打斷這名將領的話,威風凜凜道:「本王只問你們,如何攻下潼關?!」
不容置喙的語氣。
「攻打潼關,關鍵是渡過渭水、並攻下風陵渡。渡過渭水,則我大軍可至潼關西面,攻下風陵渡,我軍則可從東面進攻,如此,任他雄關險峻不攻自下……」
「為何風陵渡還未攻下?!」
「守軍抵抗頑強,我軍未帶火炮,隔著黃河不好強攻……」
尼雅哈默默聽著這些,也不怎麼說話,心裡卻想了很多。
當時兵進山西,多爾袞說什麼政務纏身,不能親自領兵南下……現在來打瑞朝你就不公務纏身了?
如今占下蒲坂津,不直取西安,反而先奪潼關,忌憚的依然還是王笑。
果不其然,只聽帳中諸將商議過如何攻打潼關,多爾袞又問起北楚兵馬的動向。
「王笑是什麼反應?」
「如攝政王所料,北楚並未有大的兵馬調動,余饒郡王大軍依然牽制了德州兵馬,太原的萬餘兵力則牽制住了上黨的楚軍……」
「再次傳令阿巴泰、岳樂,絕不可輕敵冒進,嚴守城池、堡壘。只要讓楚軍不能支援陝西,算他們大功一件。」
「喳。」
不得不說,看多爾袞發號施令還是很威風的,十萬大軍以風雷之勢掃蕩而下,出其不意給了瑞朝一個雷霆一擊。
尼雅哈既瞧不起多爾袞,又覺得嘆服,親率大軍南下與王笑決一死戰固然是勇,但在戰略目的已失敗的情況下能及時抽身,何嘗不是一種智。
只要能擊敗唐中元,大清依然可以對北楚形成戰略包圍,還能保持優勢。
但,遲早還是要與王笑決戰的,避得掉嗎?
「報!唐中元已提兵六萬,自西安由渭水南岸而來;耀州有瑞軍三萬,自渭水北岸來攻;商州有瑞軍兩萬;雍州有一萬餘兵力已進軍至涇陽……瑞軍號稱總兵力二十萬眾,十日內可抵達……」
信報傳來,大帳內一片激昂。
終於可以打一場正面交鋒的大仗了,這種仗,是成是敗,至少都是酣暢淋漓。
多爾袞亦是凜然不懼,喝道:「十日內攻破潼關!迎戰唐中元!」
「喳……」
草原上,一隊兵馬正在緩緩行進著。
唐節眯著眼抬頭望去,看到草原與黃土的交界處矗立著一座孤城,那是九邊重鎮榆林鎮。
他舔了舔乾涸的嘴唇,飢餓感灼燒上來。
這種地方望山跑死馬,那城廊看著近,過去還要大半天,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撐到那裡……
回想起這一路的經歷,唐節想罵幾句粗口,卻也沒力氣罵出來。
本來,依王笑說的計劃,他應該在歸化城固守,聯繫到蒙古草原上一個叫伊德勒的,對方會提供食物與兵力支援。
然後等待王笑消耗清軍主力,唐節再領兵重奪大同;或者由伊德勒領著他穿過草原回陝西。
但他娘的,散出去的人死活就是沒能在茫茫草原上找到那個什麼狗屁伊德勒……
於是,歸化城守到最後一刻,唐節彈盡糧絕,只好領著殘兵突圍。
奇怪的是,多爾袞居然沒有再調兵來追擊。
唐節敏銳地意識到,多爾袞改變了戰略方向,甚至主力已經離開大同了。
他真的很想調頭攻打大同,但在失去支援的情況下,這支孤軍、疲師實在是無法完成這場奇襲。
沒有蒙古牧民的引導,他們連水源都找不到。
他們在草原上苦苦跋涉,兵力已銳減到只剩下四千餘人,很多時候唐節覺得自己要覆滅了。
幸而危急關頭,他們終於遇到了瑞朝派來接應的兵馬,帶來了嚮導和少許糧食。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