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醒大致掃了一眼滾動的公屏,不由在心裡輕嘆了一聲。
她穩了穩心神,又繼續往下說道:「再說說這位小藤君口中的日國三雅:茶道、香道、花道吧,這三雅起源都是我們華國,這點大家都沒什麼異議吧?
首先咱們說說茶文化,我們華國地大物博,茶的種類繁多,從六大茶類下面又分了無數的小分支,我舉個例子,烏龍茶中的潮汕功夫茶鳳凰單叢,僅是烏龍茶中一種,就有10大香型,80多個品類,200多個小香型,不同的單叢還有許多不同的泡法,大體上講究『孟臣壺、橄欖炭,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
而我國的整個茶學體系更是博大精深,從地域、工藝、喬木茶、灌木茶、香型等各方各面去區分,就有太多的茶類了,很多跟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傳承茶人都說不清楚我國到底有多少種茶,也沒有誰敢說自己這一輩子能喝遍我國所有的茶。
日國的茶有什麼?他們那個彈丸小國,產茶的地區就那麼幾處,也種不出什麼好茶,他們的茶大多為綠茶,制茶工藝還都是借鑑的我國茶工藝,就比如說日國最有名的玉露茶,學的就是我們恩施玉露的蒸青工藝,可他們學也沒學到什麼精髓。
我們的恩施玉露,干茶的條索緊細勻整,緊圓光滑,勻齊挺直,形如松針,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干茶清香或栗香。
日國的玉露茶:條索扁直,綠幽光亮,色澤翠綠或墨綠,大多玉露細碎,葉片完整度不高,干茶海苔香。
我們的恩施玉露沖泡,溫度可控制在80-85℃左右,泡出來葉底完整,湯色嫩綠明亮如玉露,滋味鮮爽甘醇,香氣清揚,花香、栗香明顯且持久。
而日國的玉露茶沖泡,溫度只能控制在55℃左右,葉底細碎,潤綠明亮;湯色綠幽,香味似海苔。
還有他們的煎茶、粉茶、抹茶、焙茶等工藝,哪一個不是學的我國茶工藝?而且大多工藝他們都只學了個皮毛,他們不管是茶種類和制茶工藝都跟我們沒有可比性,所以他們才在一些所謂的儀式感上找存在感。
可在我看來,日式茶道的表演形式十分單一,翻來覆去的還是在我們唐宋時期的茶玩法上再加工,變得更加繁雜和形式化,甚至忽略了茶的本身。
而我們華國講究大道至簡,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把茶泡的好喝,也可以讓老百姓都能喝上茶,幾千年來,茶一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56個民族都喝茶,因為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也衍生出了許多不同的茶文化,可以說百花齊放。」
說道這裡,甦醒忍不住冷哼了一聲,「有些人喜歡去搶購日國的茶,並極力推崇日式茶道,我其實不太懂,作為茶起源國的國民,你們對我們的茶類、茶文化了解多少?你喝過我國的幾種茶?你見識過我們的評茶、茶藝、茶道、茶修嗎?如果你們不了解本國的茶文化,那張口就說日國茶比華國茶好,日國的茶文化比我們的更文雅、更高級,依據是什麼?難道在你們這些人心裡,貼上個『日國』的標籤,檔次就拔高了?」
公屏上留言滾動得飛快。
「臥槽,長知識了!」
「我們有這麼多茶類嗎?我平時不怎么喝茶,只知道紅茶、綠茶」
「我在茶博會見過一些茶人泡茶,我覺得他們動作都行雲流水,很講究,很優美,但每一步驟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茶泡的好喝,可不僅僅是為了表演。」
「我去日國旅遊,也跟風買了不少他們的綠茶、抹茶,但在國內,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從來沒想過去了解這些,更沒有買過。(表情:捂臉)」
「我喝過紅茶中的大紅袍,白茶中的安吉白茶,綠茶我覺得鐵觀音挺好喝。」
甦醒一眼掃過公屏,忍不住糾正了一句,「大紅袍是烏龍中的岩茶,安吉白茶是綠茶,鐵觀音不是綠茶,是閩南烏龍。」
那個網友發了一串:「」
還有不少人在公屏上打:「哈哈哈哈」
還有人說:「你們都在笑什麼?這是我國茶葉分類的基本常識,可這房間裡,知道這些的有幾個人?」
公屏滾動又停頓了兩秒。
甦醒又繼續說:「再說說香文化,關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