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傢伙,就僅僅是帝王家的走狗罷了。
似乎是因為趙丹在場的緣故,今天的講課時間其實並不是很長。
很快的,孩子們就被荀況命令到另外一個房間之中自習去了,大殿之中只剩下趙丹、荀況、臨武君以及侍中韓非。
趙丹咳嗽一聲,對著荀況開口道:「荀卿,如今齊魏兩國大兵壓境,寡人心中憂慮,不知荀卿可有何計策?」
荀況微微笑道:「臣不過粗通兵要,如何敢在大王面前賣弄?」
趙丹笑道:「荀卿何必自謙?但請說來便是。」
說著趙丹又看了一旁有些躍躍欲試的臨武君一眼,笑道:「臨武君若是對此有興趣,亦可言之。」
既然有這麼一個武字,不用想也知道這位臨武君肯定是通曉軍事的,既然如此,這麼這位臨武君對於這種軍事理論的探討應該是會很感興趣的。
果然趙丹剛一開口,這位臨武君就對著趙丹拱了拱手,道:「大王既然開口,臣豈敢不從?以臣之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荀況聞言大搖其頭,道:「不然。凡用兵攻戰之本,在乎於民也。弓矢不調,則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趙丹聽了荀況的這番話,若有所思。
在荀況看來,打仗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民眾的支持,有了民眾的支持,那麼就能夠無往不利,反之則是「弓矢不調」、「六馬不和」、「不能以必勝」。
臨武君顯然有些不服,道:「荀卿此言,吾不能同也。兵之所行者,詭詐也。善用兵者,其用兵之道詭詐千變,敵不知其從何出。孫子、吳子憑此而無敵於天下,又與民有何關係?」
荀況皺了皺眉頭,對著臨武君道:「君此言,大謬也。若以荀況之見,得士民親附者,便是所謂仁人之兵也。仁人之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延則若莫邪之長刃,攖其兵鋒者斷,兌則若莫邪之利鋒,當其兵鋒者潰。如此之兵,又豈是那暴國之君能相提並論哉?」
臨武君哼道:「如今之秦國,豈非暴國乎?然天下除趙國外,未見有克秦者也。」
荀況搖頭道:「秦國者,其君使民過於酷烈,其民除參軍外別無他途。如此之軍,乃暴國之君麾下之兵也,縱然能夠強於一時,又如何能強於一世、三世乃至千秋萬世?暴國之強必不能久,觀如今之秦國便可見一斑。秦自商君變法以來,四世皆強,但如今又如何?故只有仁義之君,方能千秋萬世也。」
臨武君陷入了沉默之中。
足足過了半晌,臨武君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嘆道:「荀卿之言,善,吾不如荀卿也。」
一旁的趙丹笑眯眯的看著兩人的爭執,心中卻想道:「這位荀子確實不愧是大能,一眼就看得出來秦國這樣的制度其實並不能夠持久……不過其實也不好說啊,畢竟漢承秦制,如果秦國的制度真的這麼差的話,為什麼漢朝又能夠活了這麼多年呢?算了,寡人又不是理論家,那些關寡人什麼事?」
趙丹搖了搖頭,將腦海之中紛繁的念頭驅逐出去,對著荀況笑道:「荀卿,那麼以汝之見,這一次大戰寡人可能勝乎?」
荀況正色道:「以臣之見,如今之趙國,國民上下一心,雖尚不能稱仁人之兵,但比起那暴秦之流,卻是強過許多。故此戰若無意外,則趙國必定勝之!」
趙丹一聽荀況這話就忍不住笑了起來,順便瞄了一眼身邊的臨武君,看見這位臨武君若有所思的表情,嘴角就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容。
在趙丹看來,這一次能否順利取勝,楚國其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而楚國能否出兵,固然是得要楚王元親自拿主意,但是這位就在邯鄲之中的臨武君的意見想必也會對楚王元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畢竟臨武君所獲得的可是來自戰場的第一手情報啊,這可比什麼猜想啊、辯論啊之類的東西要更有說服力,也更加能夠讓楚王元下定決心一些。
這就是為什麼趙丹在百忙之中還要特地跑來這裡一趟的原因。
如
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