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楚王元的答覆之後,趙丹突然有點想要將面前這位楚王元的兒子給狠狠的揍一頓的衝動。
此時此刻的趙丹正坐在一個房間之中,看著面前的幾名趙國公子以及楚國太子在荀況的教導下,一板一眼的朗讀著書本。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似乎是因為趙丹親臨的緣故,今天的孩子們讀起書來格外的大聲,整個房間裡滿是郎朗的讀書聲,讓趙丹都不由自主的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自己又回到了沒有穿越之前的那早讀時光。
在座的孩子其實並沒有幾個,也就是趙丹的兩個兒子,然後呂不韋的長子,以及剛剛進宮的楚國太子熊悍。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楚國的臨武君。
通常來說,一國太子去別國當人質,作為老爹的國君是肯定要派一個比較靠譜一點的人跟著的,這位臨武君就是這麼一個角色。
臨武君的年紀大約在四十左右,整個人留著一臉的絡腮鬍,方臉闊口,一雙小眼睛之中精光閃爍,看上去屬於那種有點心計的人。
畢竟是太子,而且又身在他國,一個有心計的幫手顯然是比那種除了忠心之外啥也沒有的傢伙要強上太多了。
舉個例子,楚王元當年在秦國做人質的時候,就是黃歇跟在楚王元的身邊,也正是因為黃歇的計謀欺騙了秦王稷,所以楚王元才能夠毫髮無損的回到楚國繼位,而不是重蹈爺爺楚懷王的覆轍被囚禁至死。
不過說起來趙丹對於這位楚國太子也是很不錯了,至少從各種待遇上來說都參照趙國的王子們,就連老師也是一樣的。
荀況的授課方式,其實也是比較簡單的。
首先就是朗讀,死記硬背,然後就是老師講解,接著學生將不懂的地方提問出來,最後老師再布置一番課業,然後學生們自習一番,一上午的課程就這麼結束了。
根據諸子百家的大能們打破頭才弄出來的那張課程表,到了下午就是名家大能公孫龍的授課時間了。
對於這樣的授課方式,其實諸子百家的大能們也不是沒有意見的。
畢竟這個時代都是一人一個老師,拜在儒家門下就是儒家人,墨家門下就是墨家人,哪裡有這麼多個老師來教幾個學生的?
對於這些傢伙們的不滿,趙丹的態度也非常的簡單愛教教不教滾,你要是不教,以後不止是華夏學宮,就連趙國之內都沒有你這個學派的立足之地。
事實證明,在強權之下,所謂的節操連屁都不算。趙丹的六字真言一出,除了幾個的確是心高氣傲之人掛冠而去之外,其他絕大部分諸子百家的先生大能們都留了下來。
這其實一點都不讓人驚訝。
那些諸子百家的先生們,他們之所以創立學說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搞文學創作、搞思想創作和理論創作嗎?
當然不是。
之所以有諸子百家理論的出現,是因為這些先生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論在解決戰國時代面臨的各種問題,能夠讓人民安居樂業,能夠讓社會和諧發展。
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光有理論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有國君的支持。
如果沒有國君的支持,那麼這些理論就不能夠真正應用到現實之中,就只是空談和打嘴炮罷了。
為了爭取國君們的支持,才有了孔子的周遊列國,有了孟子入齊,有了商鞅入秦,有了荀子歸趙。
國君們可以沒有這些理論家,但是這些理論家卻絕對離不開國君們,這就讓諸子百家的大能們雖然滿腹經綸,但是卻在對國君的時候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
不過這個年代的諸子百家們,和後世之人還是有很不同的。
現在這些諸子百家的先生,更像是後世的那些創業者,為了讓自己的公司發展壯大起來,不得不和國君們這些天使投資人進行合作。
他們的理想是去改變這個世界,是為了世界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後世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