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這番話一說出來,趙丹就能夠十分明顯的感覺到在場的氣氛發生了變化。
無論是趙勝也好鄭朱也罷,又或者是其他在場的趙國諸多文文臣武將們,此時此刻都不約而同的產生了一個念頭「對呀,之前怎麼就忘了這回事呢?」
一直以來,趙國的策略不都是聯合其他國家來以多打少嗎?既然這樣的話,那麼在這一次面對魏國的時候,又為什麼不能夠用上這樣的策略呢?
李斯看到諸位在場之人全部都是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也是暗自高興,知道自己的表現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於是李斯順勢又再加了一把火,對著在場的人們說道:「諸位不妨想一想當年五國伐齊的故事,既然五國伐齊能夠成功的話,那麼如今聯合其餘諸國滅掉魏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趙丹聽到這裡,臉上終於第一次露出了笑意。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因為李斯所說的,正和趙丹腦海中所想的完全不謀而和。
趙丹之所以如此精心策劃了一個針對魏王圉的暗殺陰謀,當然不是僅僅簡單的暗殺掉一名敵國國君。
畢竟國君這種東西只要殺掉一個還會再有一個,那是根本殺不完的。
趙丹之所以冒著如此大風險同意這個計劃,讓胡衣衛啟動對段乾子的說服和對魏王圉的毒殺,就是要利用魏王圉死後討伐段乾子逆賊的這個大義名分來對魏國進行吞併。
為什麼是魏國?一來是因為段乾子完全擁有殺死魏王圉的動機,而來是因為魏國的特殊情況導致魏王圉死後不會有任何人是段乾子的對手誰也不會覺得一個十歲的太子能夠對付擁有兩萬陶邑守軍指揮權的段乾子。
根據胡衣衛的密報,魏王圉之所以突然在元旦晚宴上對段乾子發難,未嘗就沒有擔心段乾子小舅子兵權的緣故。
魏王圉原本打算在擒下段乾子之後再命人拿下段乾子的小舅子陳林,但可惜魏王圉終究棋差一著,沒有想到其實還有趙國的胡衣衛在暗中幫助段乾子,這才最終喪命。
從始至終,趙丹就沒有想過要獨吞魏國。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像齊國獨吞宋國那樣的行為只會招來其他諸國的群起而攻之,吃獨食只能是死路一條。
在不吃獨食的情況下,有沒有能夠一舉滅掉一個大國的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這就是當年的五國伐齊。
在當年的五國伐齊之中,其餘的六個國家(楚國中途背叛了和齊國的聯盟)對齊國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瓜分,如果不是因為有著田丹這個傢伙為齊國續了命,那麼齊國這個一度是戰國第一強國的霸主國應該早就在三十年前突然死亡、徹底灰飛煙滅了。
當然啦,趙國也可以走另外一條路,那就是當年秦國的路。
秦國的路就是一路東出,東出,再東出,然後就贏了。
考慮到地理因素,趙國如果想要走秦國那種路,難度要比歷史上的秦國大了太多,因為秦國向東攻伐滅六國的過程之中完全不需要顧及自己的後路,無腦東進就行了。
但是趙國如果這樣做的話,那就必須要面臨多線作戰的現實,沒多一條戰線就意味著趙國的力量被削弱一分,也就意味著趙國失敗的風險會增大一分。
所以趙丹覺得即便是現在的趙國已經擁有了當世第一的武力,也不應該去照搬秦國在歷史上的那個道路。
就算是以史為鏡也要講究一個因地制宜,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這只會讓趙國陷入死路一條。
要走有趙國特色的統一華夏道路,這是趙丹在穿越後到現在經過五年的思考之後所得出來的結論。
而聯合其他國家滅掉魏國,就是趙丹對於這條道路的第一個嘗試。
不滅國,談何統一?
趙丹敲了敲桌子,將眾人的視線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這才緩緩的開口說道:「李卿所言深得寡人之心,寡人打算和韓國楚國一同發兵魏國,以誅滅亂臣賊子段乾子的名義,行瓜分魏國之實!」
由於趙國的不斷勝利和領土的不斷向東南方向擴張,原本接壤的魏齊兩國如今已經被趙國的領土所隔斷,魏國現在僅有的三個鄰國分別是趙國韓國和楚國,所以趙丹才會
第七百四十二章 趙丹的真正計劃(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