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的第二天晚上,準確說是第三天凌晨,花旗海軍到達,出動f-35轟炸了阿巴斯港附近的軍事設施。
得到海軍的協助後,花旗空軍調整了打擊行動,把重點放在了霍梅尼港。
因為波斯空軍沒有喪失作戰能力,首都防空圈依然完好,所以當天晚上,花旗空軍沒有轟炸波斯首都,只出動幾十架f-35襲擊了波斯腹地的空軍基地,保持對波斯空軍的高壓態勢。
當然,這個晚上並不平靜。
在遭到花旗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襲擊之後,波斯空軍組織發起了一次反擊,出動了二十多架jf-17戰鬥機。只不過,攻擊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反到有六架jf-17在阿拉伯海上空被花旗艦隊的防空戰鬥機擊落。
也就是在這場戰鬥中,花旗海軍的f-39戰鬥機首次在實戰中亮相。
早在六年前,也就是衝突期間,花旗海軍就啟動了用來取代f/-18e/f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研製項目。因為有確切情報證明,華夏正在研製j-20的艦載型,而且002型航母肯定會採用彈射器,加上衝突的結果,特別是華夏海軍艦隊出現在關島附近,派遣戰鬥機盯防b-2轟炸機,所以在當時,海軍的f-項目獲得了最高優先權。只用了一年時間,花旗海軍就完成了選型,跟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簽署了研發合同,f-項目也由此進入到工程設計階段,並且被命名為yf-39。只不過,這種戰鬥機並不陌生,其實就是在tf項目中敗給yf-22的yf-23。
花旗海軍沒有選擇f-22的艦載型,顯然是不想受空軍限制。花旗政府大力支持yf-39項目,主要是不想讓洛馬公司一家獨大,通過軍備項目來扶持另外一家軍火企業,形成競爭局面。
當然,花旗海軍選擇了當年的yf-23,也是明智之舉。
二十多年前,yf-23敗給了yf-22,不是不夠先進,而是太過先進,從而存在更大的研發風險。別的不說,yf-23選擇的yf-120可變循環發動機就存在太多沒有解決的問題,未必能夠及時完成。因為在上一代主力戰鬥機,即f-15上,花旗空軍就吃了發動機的虧,所以最終選擇了技術成熟度更高的yf-22。
與yf-22相比,yf-23更像是截擊機,而不是戰鬥機。
簡單的說,yf-23的速度更快、隱身能力更強,而機動性能偏弱。在二十多年前,對於那些在「戰鬥機黑手黨」的薰陶下坐上高位的花旗空軍將領來說,機動性是第一指標,顯然不能太差。問題是,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在經過數次戰爭之後,已經證明戰鬥機並不需要太強的機動性。就拿衝突來說,f-22與j-20橫掃三代機,靠的並不是超級機動性能,而是三代機沒有的隱身性能。更何況,在越來越先進的格鬥導彈面前,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再好都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甚至可以說,連超音速巡航都比機動性重要。從這個角度看,yf-23的設計確實很有前瞻性,其更快的巡航速度與更強的隱身性能,恰好是現代空戰的關鍵性能。
因為yf-23早已研製成功,只是沒被花旗空軍採納,所以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只用兩年時間就製造出八架樣機,進入到樣機試飛階段。此後兩年,yf-39完成所有測試項目,正式定型,被命名為f-39。同一年,f-39進入低速生產階段,並且在次年,也就是去年向花旗海軍交付了第一批十二架。到戰爭爆發的時候,花旗海軍已經獲得三十六架f-39,裝備三個戰術戰鬥機中隊,並且配備給三個艦載航空兵聯隊,其中一個就部署在「羅斯福」號航母上。
雖然晚了一點,即華夏海軍早已獲得j-20,而且在兩年前,也就是f-39正式服役的前一年獲得了完整版的j-20,花旗海軍沒能拔得頭酬,但是f-39的到來,解決了花旗海軍艦載航空兵在防空能力上的不足。要知道,f-35不是制空戰鬥機,其對空作戰能力甚至比不上f-35。在f-39之前,花旗海軍依靠的的f/-18e/f,而這種第三代戰鬥機顯然不是j-20的對手。
嚴格說來,f-39是一種防空截擊機,在性質上與早被花旗海軍淘汰掉的f-14d相似。
艦載防空戰鬥機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其
第四十一章由海到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