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不算長久,變化卻是翻天覆地。
在這一年半內,最受關注的肯定是華夏的那座「聚變核電站」。只不過,除了在第一次報道中提到了「聚變」之外,華夏官方媒體說的都是「新型核電站」,沒有了「聚變」,而且實際併網電能力幾乎可以忽略。為此,花旗新聞媒體對華夏當局大加鞭撻,認為華夏當局故意散布虛假消息,誤導全世界的科研機構。為了證明那不是所謂的聚變核電站,花旗新聞媒體還羅列了很多證據,包括電能力,以及分布式散熱系統。簡單說,那只是一座採用了新技術,將反應堆安放在地表之下的裂變核電站,還帶有試驗性質,根本不是華夏當局吹噓的聚變核電站。
至於在波斯援建的核電站,在進行了一年的施工之後,並沒有什麼起色。
雖然按照規劃,這座核電站要五年才能建成,而併網電是七年之後的事情,但是波斯當局對工程拖延已經感到極度不滿,伊萬國更多次向波斯當局提出,願意提供技術更加成熟的方案。簡單的說,就是讓波斯放棄跟華夏合作,投入伊萬國懷抱,利用伊萬國提供的技術建造核電站。
在跟華夏多次交涉無果之後,波斯在半年前開始跟伊萬國談判,為重新啟動裂變核電站建造工程做準備。
對此,花旗當局立即終止了跟波斯在各方面的談判與協商,著手擬定針對波斯是制裁方案。按照花旗國務院表的公告,只要波斯重新啟動裂變核電站的建造計劃,花旗就不會繼續遵守當初做出的承諾。
雖然波斯跟伊萬國的談判還在進行,但是中東已是戰雲密布。
更要命的是,之前積極推動談判的其他幾個國家,即高盧與大不列顛,現在表現得都很冷漠。
從本質上講,這與華夏有關。
一年半的時間,足以證明華夏有沒有在可控聚變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而西方科研機構給出的結論都一樣,即華夏還沒有掌握商用聚變技術,更別說建造商用聚變核電站,而華夏取得的成就最多只是解決了幾個技術難題,離商用更近了一步,因此在短期內,絕對不可能實現商業應用。
說得直接一點,高盧與大不列顛,甚至是所有的西方國家都認為受到華夏玩弄。
要知道,這絕對不是可以拿來開玩笑的事情。
在半年前,也就是「新型核電站」併網電,花旗等西方國家通過該電站的分布式管道散熱系統的工作狀態,也就是散出的熱量斷定這只是一座採用第六代高溫氣冷堆,而且主體結構在地下的裂變核電站的時候,花旗已經在可控聚變領域追加投資一千億綠幣,還要繼續投資上萬億,以高盧、日耳曼為的歐洲集團的科研投資也高達上千億歐幣,後繼投資更龐大。
也就是說,短短一年之內,西方國家在可控聚變領域的科研投資過兩千億綠幣。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同一年,花旗聯邦當局資助的其他科研項目的總投資還不到兩千億綠幣,其中包括軍事項目的一千三百億。也就是說,花旗用在可控聚變技術上的經費,相當於全年科研經費的四成。
這個比例,在歐洲更高。
以花旗為的西方國家卯足了勁,要在可控聚變技術領域趕華夏,在投入了巨額資金之後,才現這是一個騙局!
對花旗來說,問題還不是很嚴重,因為不管是不是騙局,只要華夏在可控聚變領域投入了海量資金,花旗就得跟進,絕不能落後。如果耽擱了幾年,等到華夏取得突破,再奮力追趕就太晚了。
可是對眾多歐洲國家來說,這卻是個嚴重的問題。
別忘了,在花旗的《減稅法案》的影響下,包括高盧與日耳曼在內,歐洲各國的財政十分緊張。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海量投入的情況下,卻在毫無意義的地方浪費上千億歐幣,那感覺肯定很不好受。
更讓高盧等歐洲國家氣不過的是,華夏充分利用了這一年時間。
受到可控聚變技術即將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影響,在過去一年半里,特別是在最初的一年間,國際油價高台跳水,從每桶八十五綠幣跌到了不足四十綠幣。在此期間,華夏不但跟眾多石油輸出國簽訂了長期協議價格,還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石油,其進口量同比增長接近三成。按外界估計,華夏只是在石油進口上就節省數
第十三章 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