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斯堡前線。
亨利希·德梅不清楚自己是被調來的第幾任指揮,他本來在東邊對付特蘭西瓦尼亞人。
但由於戰績過於出色,受到了布達佩斯方面的重視,於是乎就被調到了遲遲打不開局面的普雷斯堡。
其實亨利希·德梅覺得自己也沒做什麼,他只是在34天裡燒毀了61座村莊,殺「敵」五萬多,僅此而已。
不過對比歷史上他燒毀108座村莊,屠殺近八萬人的成績確實差了一些。
但比起三巨頭的另一位格爾蓋伊·阿爾圖爾的戰績來說確實要好上很多,格爾蓋伊·阿爾圖爾很不幸碰上了安東·馮·普赫納的主力部隊。
雖說後者算不上一位出色的戰術大師,但是無奈他手下的兵多、裝備好,再加上有特蘭西瓦尼亞當地人的支持,一位三流將軍居然和1848年匈牙利的最強之將打得不分上下,甚至還隱隱佔據上風。
當然這也得益於普赫納一直採用的防禦策略,讓格爾蓋伊找不到突破口,因為只要前者不離開自己的地盤,那麼當地的所有特蘭西瓦尼亞人都是他的眼睛。
格爾蓋伊即便是戰術再精妙,也需要對手的配合。歷史上他最擅長的戰術就是誘敵深入,切斷敵方補給,再分而殲之。
但此時由於弗蘭茨的命令,普赫納只在自己的地盤上活動根本就不給格爾蓋伊這個機會。
按照弗蘭茨的想法,在雙方綜合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只要你不想贏,那麼也不容易輸。
格爾蓋伊拿不下普赫納駐守的區域便只能向那些既不願意跟隨匈牙利,也不願意奧地利帝國王化的區域。
一些人只有在遭受現實毒打之後才能看清形勢,他們或選擇加入匈牙利,或選擇向普赫納求援。
一些特蘭西瓦尼亞的大羅馬尼亞主義者希望周圍的摩爾達維亞人和瓦拉幾亞人能來支援他們對抗匈牙利和奧地利帝國。
畢竟在特蘭西瓦尼亞的大羅馬尼亞主義者看來,特蘭西瓦尼亞才是主體,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都是可以捨棄的。
尤其是摩爾達維亞人,這些人本來就鬥不過國內的軍閥斯圖爾扎,不如一起來特蘭西瓦尼亞共建大羅馬尼亞。
至於瓦拉幾亞就更沒必要堅持了,反正他們自己選出臨時政府都背叛了他們,與其繼續這場鬧劇倒不如一起來建設美好的大羅馬尼亞。
然而這些話在瓦拉幾亞人和摩爾達維亞人看來完全就是放屁。
最主要的是斯圖爾扎大公的三千僱傭兵和內奧菲特請來的一萬三千奧斯曼軍隊確實厲害,但是與匈牙利的三十萬大軍和奧地利帝國的百萬雄兵相比還真就是不值一提。
另外匈牙利人動不動就搞屠殺,奧地利人一言不合就流放非洲,這麼看來還是本地軍閥更文明些。
於是乎三方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摩爾達維亞地區的起義開始的最早,但是實力也最弱。1848年3月在當地自由派帶領下,一千多人於「彼得堡」飯店發起***。
不過主要手段還是以武裝***的方式來讓摩爾達維亞大公斯圖爾扎頒布一些更加有利於資產階級的法律。
起初自由派的勢力發展很快,甚至嚇得斯圖爾扎帶著他的情人們逃出王宮躲到了軍營之中。
然而就在局勢一片大好的時刻,自由派內部分裂了,激進派的瓦西里·亞克山德里和科斯塔·凱爾巴主張徹底推翻封建王朝、罷黜斯圖爾扎大公。
保守派大主教梅列蒂和土地貴族們則反對這樣的激進做法,他們希望可以通過溫和的方式進行逐步改革。
兩個派別內部又分出了數個小派別,瓦西里·亞克山德里希望可以讓摩爾達維亞公
國完全獨立不再受奧斯曼和俄國的束縛。
科斯塔·凱爾巴則希望可以以摩爾達維亞公國建立一個大羅馬尼亞共和國與俄國、奧斯曼、奧地利三國分庭抗禮。
還有少數人覺得可以推翻斯圖爾扎大公的統治,但是卻不能觸怒俄國人和奧斯曼人該當孫子還要繼續當孫子。
然而這些人的話在這個民族覺醒的時代顯然是不中聽的...
保守派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