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奧地利帝國的直接恩怨來自於維也納體系,之前的數次大戰,無論盧森堡危機,還是阿爾薩斯-洛林危機法國向奧地利宣戰都是源於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束縛。
只不過此時又要加上挽回國家信心和收復失地兩條內容,法國和奧地利帝國雖不接壤,但同作為區域大國,彼此間的矛盾、利益無法調和。
而西班牙會倒向何方更會影響今後兩國,乃至歐洲的局勢,所以只要能在西班牙擊敗奧地利帝國,對於法國來說付出多大代價都是值得的。
更不要說此時西班牙還是歐洲大陸上唯一一個與法國制度相同的國家,無論從何種角度出發,法國都沒有不參戰的理由。
在法國共和派看來與英國結盟更是百利而無一害,畢竟此時法國海軍由於大東方艦隊的叛逃而元氣大傷,真指望臨時七拼八湊組成的艦隊去和奧地利海軍拼命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奧地利帝國在西班牙軍隊的補給完全靠海運維持,只要截斷了奧地利人的海上通道,那戰爭的勝負也就沒有懸念了。
另外和英國結盟在西班牙作戰,法國占著地利,法國可以策動加泰隆尼亞地區獨立,然後將其併入版圖,而英國人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英國海軍打敗奧地利帝國海軍的另一個後果是會消除奧地利帝國海軍的相對優勢,這樣法國海軍就又是地中海一霸了。
德比伯爵和拉馬丁還代表英法雙方暢談了一下,戰後分贓問題。
法國會得到此時奧地利帝國已經占領的殖民地,包括加納利群島、休達、梅利利亞。
英國則會得到菲律賓、波多黎各。
在古巴英法雙方會施行東西分治,東部歸法國,西部歸英國。
此外英法還希望將奧地利海軍徹底趕回亞得里亞,為此他們將會要求奧地利帝國解除一切海外軍事部署。
賠款的細節還沒定好,雖說沒法讓奧地利帝國不能東山再起,但最起碼也要讓奧地利帝國徹底斷絕再次染指伊比利亞半島的可能。
拉馬丁覺得這次結盟成功,他一定能成為法國的英雄,法國賺大了。
另一方面德比伯爵也差不多,他覺得自己一定會名留青史,英國才是最大的贏家。
打敗奧地利帝國,其實沒什麼好稱道的,關鍵是打敗了神聖同盟,鞏固了英國的世界霸權,這才是關鍵。
不過最最關鍵的還是英國的海洋霸權,之前兩次地中海海戰輸得不明不白,這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是奇恥大辱,更是對英國海上霸主地位嚴重挑釁。
雖然已經和法國秘密結盟,但德比伯爵可不準備立刻向奧地利帝國宣戰,畢竟雙方在經濟上還有那麼一點關係。
現在宣戰,他怕是要被那些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給活吃了。那些人可不管他是不是能名留青史,大英帝國的利益更是笑話。
即便打仗,也不能讓奧地利人不還錢。所以這一戰必須要贏,理論上英法西三國同盟的實力遠強於奧地利帝國,後者又是跨海作戰勞師以遠。
但!英國此時的情況也不太好,經濟危機、政治危機、民族危機,諸多危機結合而成的統治危機將其舉步維艱。
哪怕是反法戰爭失敗,英國也沒有此時被動。所以弗蘭茨才要這個時候搞事情,即便有人能看透真相,即便有人想做點什麼,英國政府都需要慎重考慮。
而猶豫就會敗北.
此時英國地中海艦隊雖然已經重建,但是艦船兵力還未補充完整。按照德比伯爵的想法,他想要利用這個空窗期將足夠的艦隊和戰備物資先運到馬耳他群島。
等到法國和奧地利打到兩敗俱傷的時候,英國海軍再出手,到時候就能保證大獲全勝。
至於此時當然是繼續為法國提供戰爭貸款,並且要求法國用這些錢在英國採購軍備物資。
德比伯爵的幕僚中並不缺少經濟學家,他們的建議德比伯爵一直都記在心上,正好借這個機會來挽救英國經濟,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英國人的做法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地道,但是在此時拉馬丁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他只能捏鼻子認了。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