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一,楊玄感的大軍水陸俱進,以擋者披靡之勢,直殺偃師。
河南令達奚善意奉東都命令,沿陸路向黑石關推進,得知楊玄感攻陷了洛口和黑石,正氣勢洶洶殺來,毫不猶豫,急速後撤,一直撤到了偃師西北方向大約二十里外的陽渠才停下了腳步。他不能再撤了,再撤三四十里就是東都城了。
裴弘策的撤退速度更快,一夜間就撤到了偃師西面的鴻池。鴻池在陽渠以西,與陽渠相連,距離偃師也有二十餘里。
午時過後,東都反攻黑石的命令送到了裴弘策和達奚善意的手上,兩人佯作遵從,回復東都說馬上出發,但於打雷不下雨,磨磨蹭蹭拖到天黑還沒有出發,而這時偃師已被楊玄感包圍了,偃師都尉來淵據城堅守,與此同時一河之隔的柏谷塢方向,武賁郎將周仲亦率軍與叛軍激戰。
偃師被圍,周仲不能視而不見,必須渡河展開攻擊,以便與偃師形成夾擊之勢,與來淵齊心協力、不惜代價堅守偃師,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他被偃師都尉來淵毫不留情地「坑」了。
深夜,偃師城內的守軍舉旗響應楊玄感,打開了城門,偃師失陷。偃師都尉來淵被擒,然後在楊玄感的脅迫下按了血手印簽了大名,雖然明知此舉會給父親來護兒和來氏家族帶來無窮災禍,但他沒有捨身求仁的勇氣,為了一己之私,苟延殘喘,不管不顧地走上了叛逆之路。
楊玄感下令,誘敵深入,把周仲騙到偃師城下,圍而殲之。
周仲不知道偃師失陷了,看到叛軍大敗而走,當即揮師渡河,奮起直追,試圖一鼓作氣擊敗楊玄感,解偃師之圍,然後與裴弘策、達奚善意會合城下,再加上大和谷、首陽山方向的武賁郎將李公挺部的有力支援,諸軍齊心協力,當可在偃師一線建立起牢固防線。
然而,轉眼之間,周仲的想法就破滅了,他和四千餘鷹揚衛士被圍偃師城下。不過以東都衛戍軍的強悍實力,完全可以殺出一條血路,突圍而走,但最可怕的一幕出現了,他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投降了楊玄感,短短時間內就形成了雪崩之勢,全軍覆沒,就連他自己都稀里糊塗的做了俘虜。
午夜之後,周仲,江左名將周羅喉之子,衛府少壯一輩中的傑出者,被聖主信任和器重的江左籍高級武將,突然舉旗響應楊玄感,被楊玄感任命為行台兵曹參軍事,做了楊玄感的盟友,公開背叛了聖主和江左集團。
六月十二,凌晨,東都皇城。
樊子蓋的臉色非常難看,眼神陰戾,殺氣外露,就像一頭待人而噬的猛獸,正陷入嗜血瘋狂的爆發邊緣。
顧覺響應支持楊玄感,那在情理之中,不以為奇,但裴爽、來淵,還有周仲,還有他們身邊的親信僚佐,一大幫江左貴族,一群聲名顯赫的「官二代」,也響應支持楊玄感,那就「反常」了,而這種「反常」所造成的影響很惡劣,不但會打擊東都的權威,更對東都的貴族官僚包括兩京眾多政治勢力形成心理上的衝擊,試想就連堅定不移地支持聖主的江左人,甚至還是那些深得聖主信任和恩寵的江左大權貴們,都積極響應楊玄感,那這場軍事政變的未來趨勢顯然不利於聖主和改革派,如此一來形勢愈發險惡,東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風暴。
觀國公楊恭仁、秦王楊浩、崔賾、獨孤盛、元文都、韋雲起、韋霽等人神情嚴肅,看上去一個個心情都很沉重,實際上各懷心思,不以為然的有之,心災樂禍的有之,冷眼旁觀的有之,總之無人聲援樊子蓋,此刻不落井下石,已經算顧全大局,顧及同僚情面了,否則一擁而上,對準樊子蓋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打」,樊子蓋這個東京留守就徹底變成鼻青臉腫的「傀儡」了。樊子蓋現在還有利用價值,這幫大佬們需要一個「唱白臉」的,一些越王楊侗不方便做的事,都可以⊥樊子蓋去做,這樣就方便他們在背後操控東都局勢了。
「偃師已失,東線已無險可守,叛軍馬上就要兵臨城下。」楊恭仁打破了沉默,低聲說道,「加快撤離速度,實在來不及撤離的就放棄,但人一定要撤進來,如果禍及無辜,屍橫遍野,我們就萬死莫贖其罪了。」
「觀公,南線戰況如何?」韋雲起問道,「東線已經守不住了,如果南線也守不住,楊玄感與韓相國夾擊東都,則東都危矣,尤其南郭,衛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