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才能守住萬裡邊疆。但是,被動防禦始終解決不了安全隱患,唯有積極防禦,以攻代守,徹底摧毀隱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以中土目前的力量,無法深入數萬里的西土,也無法北上萬里遠征大漠,只有高句麗可以一棍子打死,而打死高句麗,不但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威懾作用,還能打破荒外諸虜對我萬裡邊疆的三面包圍,有效緩解我中土國防重壓,有利於我中土的繁榮發展。所以遠征高句麗之策最為「經濟實惠」,可以⊥中土以最小代價換取到最大利益,勢在必行。
高句麗人既然野心勃勃要做遠東霸主,當然在內是積極備戰,在外是遠交近攻,經濟軍事國防外交全面發展,實力雖然不足以與中土抗衡,但在遠東地區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老大,無人敢擋其鋒銳。如果中土是一頭老虎,那高句麗就是一頭野狼,虎狼相鬥,就算結果是可以預料的,野狼也絕不會束手就縛,寧死也要咬下老虎一塊肉,所以指望高句麗人內訌,指望高句麗人一潰千里,實在是有些痴人說夢。
戰爭如果拖到明年……楊慶不禁浮想聯翩了。戰爭如果拖到明年,等於皇帝和改革派們在軍事上遭遇了挫折,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動,可謂進退失據,焦頭爛額,疲於應付,最終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派做出有條件的妥協,唯有如此,戰爭才能繼續下去。
既然可以預見到東都政局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到中土局勢難以逆轉的走向,那麼一切皆有可為啊。由此推想到這次元氏、獨孤氏、鄭氏和楊氏之所以能夠結盟合作,肯定與他們對東征戰場的透徹了解有直接關係,正因為東征戰場出現了有利於他們的變化,所以他們才積極合作,才主動出手反擊。
然而,東征前線的皇帝和中樞重臣們,對當前局勢同樣一清二楚,既然東都能推衍出未來各種可能性並據此做出對策,那麼行宮同樣會拿出反制之策,皇帝和改革派們絕不會認輸,絕不會輕易敗在東征戰場上,絕不會輕易向保守派妥協,更不會延緩或者暫停改革的步伐。
楊慶不敢走「鋼絲」,他的位置太高了,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深淵,在沒有確實把握之前,他不敢盲目而草率地做出決策。
「既然東征進程已經嚴重受阻,聖主必然會修改攻擊之策,行宮必然要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拿出不同對策。」楊慶嘆了口氣,「聖主既然能擊敗吐谷渾,在極為惡劣的條件下贏得了西征的勝利,就有可能在更為惡劣的條件下,擊敗高句麗贏得東征的勝利。」
楊潛輕輕點頭,同意楊慶的說法,「聖主能否力挽狂瀾,關鍵不在於實力的強弱,謀略的高深,而在於上蒼的眷顧。」
楊慶疑惑不解,「何意?」
「聖主若想創造奇蹟,就必須在雨季來臨前渡過鴨綠水,而遠征軍也就必須放棄步步推進、穩紮穩打的作戰方式,轉而以精銳主力千里躍進,直搗龍門,直殺平壤,以摧毀高句麗人的都城來摧毀高句麗王國。但遠征軍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完全取決於雨季何時來臨,若雨季延遲一段時日,給遠征軍更多時間,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還是很大。」楊潛停了一下,眼裡湧出了幾絲悲傷,「如果上蒼幫忙,遠征軍順利殺到了平壤城下,那麼接下來遠征軍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但是,雨季開始了,大小河流暴漲,洪水泛濫,再加上高句麗人堅壁清野對運輸線路的嚴重破壞,還有那些依舊被高句麗人牢牢控制的重鎮險隘對我運輸線的巨大威脅,可以預見,我後方的糧草輜重根本難以運抵平壤城下。」
「或許上蒼還會繼續眷顧我們,今年的雨水量並不大,今年的雨季也不會延長,而高麗王眾叛親離,平壤城不攻自破。」楊慶說道,「西征時,吐谷渾的步薩缽可汗伏允不就是眾叛親離,王城伏俟城不就是被衛府軍一鼓而下嗎?
「西海廣袤無邊,阿柴虜本為遊牧,大兵壓境之下,為保存實力,放棄王城轉戰雪山,乃戰略撤退,只待養好了傷口,便可捲土重來。」楊潛搖手說道,「高句麗位於半島之上,彈丸小國,強敵環伺,大兵壓境之下,退無可退,唯有與國共存亡。兩者沒有可比性,遠征軍若以西北阿柴虜去揣度東北高句麗,則必陷危局。」
楊慶沒有說話,但看得出來,他對高句麗不屑一顧,對皇帝和遠征軍還是抱有信心,對奇蹟的出現還是充滿了期
第兩百一十章 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