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實力強大,正鴻逵並不看好浙軍,覺得以鄭軍現在的狀態,冒然參戰,或許並不能取勝,所以想要為鄭家留點家底。
鄭聯和鄭彩支持出兵,讓鄭家內部的意見不統一,鄭鴻逵神情冷峻,目光如炬,思索一陣之後,才沉聲表態道:「夏監軍,這件事情,本侯需要找眾將商議!」
夏完淳聞語,知道鄭家人要統一內部意見,明白正鴻逵的意思,於是先行禮告退。
等夏完淳出帳後,鄭鴻逵沉著臉問鄭彩、鄭聯兩人,「如今軍中情況,你們不是不知,那多鐸兵強馬壯,就是我們鄭家為一體時,也鬥不過多鐸,何況如今四分五裂,只有三萬無家可歸的殘軍!」
鄭彩道:「叔叔,夏監軍說的有些道理,如今存亡之秋,若是不出力,浙江若敗,我們不能久持,難以獨立支撐。浙軍若勝,必然會記恨我們,我們同樣難以生存!」
鄭聯道:「魯王現為太子,今後的大明皇帝,我們此時投靠,必能獲得太子好感,而且咱們乘船而去,勝則上岸收復福州,敗則入海,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鄭鴻逵沉默一陣,鄭森被圍,隆武皇帝陷入險境,他並非不想救,其實很想起兵勤王,只是他心裡明白,隆武和魯王朱以海,眼下雖然因為抗清走到一起,但今後並非不可能沒有矛盾。
如今是皇長子還小,要是大一點,難免不會生出事端。
鄭鴻逵並不想與朱以海走得太近,不過鄭聯和鄭彩說的有理,現在是存亡之秋,不幫助浙系,他便救不出鄭森和隆武皇帝。
鄭鴻逵沉吟片刻,呼出一口濁氣,「既然你們兩個人都贊成,那就一戰吧!」
夏完淳得知鄭鴻逵同意出兵,當即派人去通知朱以海和趙銘,而他則留在金夏,負責聯絡溝通事宜。
既然決定出兵,鄭鴻逵遂即召集眾將商議,並派出人手,分赴福建各州縣,聯絡鄭家的舊部,準備配和他們的行動。
朱以海和趙銘在福建威望不夠,只有鄭家人才能號召福建,這也是趙銘要聯合金夏的一個原因。
在派遣細作深入內地之時,鄭鴻逵、鄭聯、鄭彩和夏完淳等人則緊急磋商出兵問題。
最後,鄭鴻逵決定留下一萬人守金夏,率領兩萬人馬參戰,而夏完淳提出的第一個作戰目標,便是歸降清軍的鄭軍水軍。
這讓鄭家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夏完淳則勸說道:「鄭家立足的根本是大海,水師為清軍所有,諸位何以安身?」
鄭鴻逵等人聽了,沉默半響,只能沉重的點了點頭,沒有在多言。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
這天金夏兩島上的鄭軍士卒,匆匆用了一頓飯,便齊齊上船,準備起錨升帆,往福州而去。
鄭家不愧是東亞地區的海上霸主,鄭軍殘兵退到金夏兩島,不到三萬人,居然有上千艘海船。
當然這些海船,並非都是戰船,也不是每艘都能出海,其實有許多船隻都是無人操作,停泊於海港內。
這次出征,鄭鴻逵挑選了三百條海船,其中還有兩艘仿造西夷炮船,兩萬名水手和士卒隨行,要與清軍的海上力量決一死戰。
這時在海港內,鄭鴻逵登上旗艦觀海號,揮手喝令,「起錨升帆!」
觀海號高大的桅杆上,掛起了令旗,海港內號角聲響起,各艘海船上的水手們,紛紛起錨升帆,船隻浩浩蕩蕩的開出海港,三百餘艘戰船,乘風破浪,船帆如雲,迎著初生的太陽向東,陽光給船隊上了一層金色,船尾的航跡泛著金光,甚為壯觀。
正月十八日,閩江口,馬祖列島官塘山島北面海灣內。
浙江水師指揮使郭忠站在舵樓上,遠眺南方海面,等待鄭軍消息傳來。
多鐸知道趙銘水師厲害,發兵連江時,便考慮到明軍會突襲福州,斷他後路,所以留下一萬清軍,兩萬鄭軍海船四百餘艘,布防福州和閩江口。
同對待鄭軍步軍不同,多鐸對於投降的鄭軍水軍,其實還很優待,保證了他們的糧食和物資供給,對於投降將領也是大家籠絡。
現在多鐸在連江,郭忠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多鐸陷在連江後,率領船隊突襲閩江口,剿滅清軍水師,然後切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