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2日,上午十點,趙家村東面孤山。
保安團除了警戒人員,全員集中在孤山腳下。他們胸戴白花,執槍列隊而立,面容悲痛的望著山坡上新挖出來的130口墳坑。
山坡上,安放著130著棺材,裡面安放的是面容被整理的乾乾淨淨的八路軍戰士的遺體。除了,其中的六具,那裡面放著的是嶄新的八路軍裝跟一大捧的泥土。泥土則是取自宋連長引爆那個炸藥包炸出來的大坑邊上。
棺材有新有舊,都是原色的,很是結實。在山坡的一角,一隊樂手正在演奏但當地人發喪的樂曲。
這一幕,莊重而肅穆。
昨晚,在胡一舟的要求下,牛雲峰找到了趙家村的族老。在聽明白牛雲峰的訴求之後,趙家族老立馬發動全村的村民前來幫忙。而孫家集的族老則是早早的就帶人來到了保安團軍營。
那時候各村各寨都有專門負責喪葬事宜的人,其中也有專門整理儀容的人。
經過一夜的忙碌,124位戰士的遺體被整理好入殮。使用的棺材則是各村各寨湊出來的,不夠的也在各村木匠師傅的合力下連夜做了出來。
在一陣陣的哀樂聲中,一具具棺材被埋進了墳坑,堆起墳包,戰士們的英魂徹底的融入了祖國的山河之中。
戰士們沒人喧譁,都在靜靜的看著這一幕。周圍圍觀的百姓們也在靜靜的觀禮這一幕,只是面容中帶著幾分悲痛。一聲聲壓抑的哭聲從一群人中間傳了出來,他們是昨天新到的工人、技師跟進步青年。這一個個鼓起的墳包,每一個都深深的印在了他們的心中。這些人的犧牲,換來的,是他們的安全,為的,是民族的解放。
趙家村的族老,在山前做好的祭台上,用蒼老但還是有力的聲音念著一片古老的祭文。
有些調皮的小娃娃也被這一幕場景震懾的安安靜靜的藏在自家母親的懷中。
「他們是誰?」這是孩子的想法
「他們是英雄!」這是鄉親們的想法
「他們,是戰友,是親人,是國家的脊樑,民族的魂」這是戰士們的想法。
在山前的側方,一隊儀仗兵一字排開,手中的中正式步槍擦得錚亮。
在山前,一座六米見方的石台正在建築中,這裡將來會被安放一塊石碑。碑文已經寫好:正文是「英魂長存」附文則是這個連隊的英雄事跡。
墳包堆完,墓碑也立了起來,有些上面有名字,有些則沒有名字。一個連都打沒了,雖然一早又被拉回軍營的陳兵跟工人們努力的回憶這些戰士們的名字跟長相,可是還是有一些人沒人認識。
有的人,就是這麼的默默無聞,他們沉默、安靜、幾乎沒有存在感。可是當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他們依然挺身而上,然後,會默默地死去,會默默無名的葬身在某個遠離家鄉的地方。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號———「無名英雄」。
樂聲停止,念完祭文的趙家村族老已然下去休息。
「九寨的父老們,保安團的弟兄們」胡一舟站在祭台上,背對滿山英靈,面對九寨父老跟保安團士兵。
「今天,我們在這裡埋葬了一百三十位八路軍戰士;今天,我們在這裡埋葬了一百三十位親人;今天,我們在這裡埋葬了一百三十位英雄。
值此亂世,日寇橫行,國土淪喪,同胞被屠,姐妹受辱,我輩軍人,當奮勇向前,不惜此身。面對日寇,我們不能退,身後就是爹娘,面對日寇,我們當挺身而上,為的是我們的民族。
英雄雖然故去,但是精神仍在;英雄雖然入土,但是英魂長存。從今天起,此山正式命名為『英魂山』。
從今以後,凡是為守護家鄉,與敵皆亡者,可葬入此山;凡是領兵作戰,殲敵無算者,可葬入此山;凡是為國為民,勞心勞力,鞠躬盡瘁者,可葬入此山;凡是有所創造,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者,可葬入此山。
英雄已逝,我保安團無以為祭奠,只有數十日寇之頭顱敬上。
鳴樂,鳴槍,奉祭品。」
前排的儀仗兵四十五度舉槍向天開始鳴槍射擊。伴隨著槍聲的是一個個的沾血的鬼子腦袋被一一奉上,很快就在墓前壘起一個京觀。
「一曲《英雄讚歌》
第四十九章,青山埋英魂,兌換手榴彈